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越想越多,越想越驚的楊定、董承交換了一下心思之後,很快就決定,不能夠再這樣坐以待斃下去了。

必須有所作為!

但投降李傕、反戈一擊是不可能的了,他們手中已經沾了不少李家子弟的鮮血,與李傕更是不死不休的仇敵。

這個時候就算是李傕親自出面,承諾不會加罪,兩人也不敢相信了。

唯今之計,只有主動出擊,擊敗李傕大軍,取得大功,才能夠確保二人在朝堂上的名位不失。

可是,想要憑藉弱勢兵力,擊敗同為西涼軍的李傕大軍,楊定、董承二人甚感棘手。

二人雖然久在西涼軍中,熟知李傕大軍的虛實,在之前的幾場防禦戰中,憑藉修築的砦柵的堅固,加之別無出路,只有死戰,同仇敵愾之下擊退了李傕大軍的多次進攻,甚至還有一場反擊得手的小捷。

可是這都是建立在固守營寨的基礎上,所取得的戰功。二人固守營盤,註定是不至於大敗,也不可能創造大勝的局面。

就在楊、董二人苦思破敵之策不得的時候,敵營之中,有降卒將二人可能獲勝的戰機,悄悄遞了過來。

想要反正的,是一個叫王方的軍將,原為涼州叛軍,跟隨過王國、徐榮、樊稠、李傕多名首領。

李傕現下的右扶風大軍之中,有不少原來樊稠的舊部,他們對於刺殺他們將領的李傕的統治殊無好感,之前不過是礙於李傕勢大,兼之群龍無首,才不得不屈從於李傕俯下。

現下李傕勢力大衰,又被長安朝廷指認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他們暗中商議過後,決定聯絡舊部,共同推舉素有勇力的王方為首,暗中聯絡王師,以求裡應外合,擊破李傕大軍,戴罪立功,投誠反正。

得到了王方的暗中投誠,楊定、董承二人宛如雪中得炭,頓時大喜過望,加上王方還遣人送來了暗中草就繪製的李傕大軍的營盤佈局,這就更讓楊、董二人深信不疑了。

很快,楊、董就與降卒約定好起事日期、用兵方向,積極籌備作戰,準備搶先在宋果、伏完領軍到來之前,利用李傕大軍中的內亂,擊敗李傕,立下大功。

很快,一切順理成章。

在灃水西岸,主動渡河作戰的楊、董兩軍進展神速,接連攻營拔寨,打得內亂的李傕大軍不斷後退,大有分崩潰散之勢。

只是等到楊、董二人的兵馬盡數渡過灃水,想要趁勢擴大戰果後,原本內亂不休、連連敗退的李傕大軍卻突然號角震天,大批兵馬翻身接戰,絲毫不見了潰散逃竄的跡象。

一場大戰徑直陷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戰場側後方的高地上。

原本計劃起事反正的王方,站在高地上,涎著笑臉,巴結討好著傷重未愈的李儒。而為首帶著李傕那張陰戾的臉,也正對著雙方士卒激戰的戰場

左馮翊大軍戰敗,李恆、李暹相繼身死,被反叛的張繡所殺的噩耗已經傳到了李傕的手中,只是被他壓了下來,軍中底層將士還不知道罷了。

原本李傕強攻楊定、董承兩人的營盤,屢屢受挫,還被逆襲擊敗過一陣,如今又聽聞了己方左馮翊兵馬覆滅的訊息,心中已經起了怯意,打算趁著軍心未亂之際,撤軍返回扶風固守。

遇刺重傷的李儒卻激烈反對。

在他看來,眼下的局勢就像是兩頭牛在奮力角抵,若是一方主動露怯,撤力退開,就會給抓住空隙的另一方突破中門,開膛破肚,落得一個慘死牛角的下場。

因此,只能夠苦戰求勝,絕不能夠避戰求存。

隨後,李儒又為李傕分析了天子朝臣、楊、董、宋軍中諸將可能暗中存在的齟齬,最後果斷獻策,依樣畫葫蘆,冒險重演張繡反叛之事,利用詐降之計,來引誘楊定、董承離開堅固的營寨,渡河和他們作戰。

當然,這個計策實施之後,想要奏效,除了詐降人選的表現外,還取決於楊、董二人求勝的急迫性。

若是楊、董心如止水,不為所動,那時間一長,詐降之事必然露出馬腳。

不過就眼下看來,揣度人心的李儒獻上的計策,顯然是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站在高地上的李傕陰戾的臉上,終於也露出了一絲獰笑。

楊、董二人的兵馬主動脫離堅固的營地,渡河和他麾下大軍作戰,以弱擊強,遠離了河岸,現在只要他麾下士卒奮力抵抗,使得戰局僵持不下,那麼久攻不下的楊、董兵馬就會氣衰力竭,心生退意了。

到那個時候,就是自己大軍趁勢反攻的時機了。

喜歡三國縱橫之涼州辭請大家收藏:()三國縱橫之涼州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