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陛下,叛軍之將張繡泣受聖訓,覺悟反正,宋將軍、執金吾趁勢出兵,與其內外夾擊,大敗左馮翊叛軍,陣斬賊酋李恆、李暹之首,王師克勝,露布報捷,長安已無東面之憂矣!”
楊琦忙不迭地向意外出現在殿門的劉協下拜行禮,口中話語也十分激動。
“善,大善!”
劉協聞言拊掌讚歎,歡欣之下,也不顧君臣之禮,上前將急忙下拜的楊琦扶了起來,話中難抑興奮地說道:
“此皆眾愛卿之功也!”
楊琦、種輯連稱不敢當,劉協還沉浸在這盼望已久的捷報之上,喜形於色,又出言催促楊琦多說一些關於東面捷報的細節。
楊琦當即就詳細給少年天子講了這場勝仗的內容:
原來,勇力足以自恃的張繡在叛郭投李之後,並沒有得到多少之前李儒承諾的好處,李傕將他安置在西河之地,也僅僅是因為想要利用他,來對付一河之隔的河東兵馬而已。
期間,還飽受駐守左馮翊的李恆、李暹等李家子弟的排擠和打壓。
因此,當侍中劉艾帶著一紙詔書秘密潛往張繡軍中時,張繡見了當今天子有關官銜、名爵、轄地等許諾,再加上劉艾的大義相誘,考慮頃刻之後,就果斷選擇了反正一途。
隨後,約定好訊號的劉艾返回宋果軍營,宋果、伏完趁機進軍,張繡也順勢在李恆軍中唆使馮翊羌、沈氏羌等被李恆強徵而來的羌胡騎兵叛亂,兩方里應外合,一舉擊破了李恆、李暹這一支左馮翊的西進兵馬。
混戰中,李恆當場被亂軍所殺,追亡逐北之時,張繡帶著輕騎,擒殺了想要逃亡扶風的李暹。
長安的東面之敵,一夕之間,已經煙消雲散了。
劉協聚精會神地聽著楊琦講述戰事,期間更是幾度激動得緊緊攥住了拳頭,待到聽完了勝仗的全部過程後,他才堪堪回味過來,繼而又是拊掌讚歎。
朝廷許諾張繡的官職、爵位,這樁事情,劉協不知不覺已經忽略過去,他現下最想要了解的,就是西面的戰事,可又有捷報傳來了。
得了東面大勝叛軍的捷報之後,劉協已經恢復了不少信心,他此時也更加急切地期盼著,西面的楊定、董承同樣能夠給他送來大敗李傕的捷報。
種輯看著少年天子臉上的關切之色,他笑了笑,早有準備地說道:
“西方兵事,陛下無需多慮。楊、董二君,皆是沙場宿將,又原為西涼軍中將校,熟知敵情,築砦固守,軍報已經多次擊退叛軍進攻,相信得了東方捷報之後,軍中定然士氣大振,兵卒踴躍求戰,待匯合了東面得勝之軍後,破賊定矣!”
劉協聽了種輯的話,臉上難掩喜悅之情,他腦海中彷彿又看到了自己中興漢室的一幕幕,忍不住喃喃自語道:
“那就好,那就好,若是如此,漢室中興有望了!”
···
站在宣室殿門口的君臣歡欣之餘,他們並不知道,這看似能夠扭轉強弱局面的東方捷報,已經將原本岌岌可危的長安朝廷拉入到了萬劫深淵之中。
東方的捷報除了往長安城露布報捷外,同時也發往楊定、董承兩人的軍中。
在天子劉協得到了這一封捷報不久後,身處軍帳中的楊定、董承也拿到了東方的捷報。
不過他們可沒有像少年天子那樣歡欣雀躍,而是各自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宋果、伏完領軍,抵擋的雖是軍力稍弱的左馮翊叛軍,可是他們統領的,也是以新募計程車卒為主,比起楊、董二人對陣李傕所面臨的劣勢,也是不遑多讓。
但是,他們卻利用了張繡的反正,成功擊敗了左馮翊的叛軍,還陣斬了李恆、李暹等人。
這幾乎就是一場壓倒性的大勝,相信無需兩三日,宋果、伏完他們就能夠肅清殘敵,帶著一支大軍,西進和他們共同對付李傕的右扶風大軍了。
可是,這對於楊、董二人而言,卻顯然是憂多於喜。
楊、董、宋三人之中,本來就是宋果的軍力、權勢最弱,朝堂之上,凡有兵事,天子朝臣都要依仗他們二人禦敵。
現在宋果藉著破敵大功,眼看著就要躍居二人之上,再加上有了軍功,還領著兵馬的外戚伏完,這兩個軍中新貴冉冉升起的地位,正好就是用來取代他們二人位置的。
楊、董二人,不約而同地陷入到了焦躁和不安之中。
焦躁的是,手中沒有顯赫的軍功,日後就算諸將合力破了李傕,論功行賞時,二人依舊不如宋果、伏完功高。
不安的是,隨著這種新舊代替的趨勢的加強,楊、董二人實在難以放心,長安朝廷不會舊怨重提,追究二人在董營之時,犯下的重重罪行。
楊定原是董卓麾下屈指可數的重將之一,董承則是攀附牛輔的董氏疏族。
因此,有很大可能,在解決了李傕的外患之後,長安朝廷會重用少有罪行的宋果以及貴為外戚的伏完,趁勢打壓自己二人,更有甚者,朝廷直接翻臉,利用宋果、伏完二人的兵馬來誅滅自己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