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神弩萬鈞摧敵酋(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第一日大軍壓上,都沒有攻下兵力薄弱的安邑之後,郭汜大軍接下來的攻勢,依舊不太順利。
首先是第一日郭汜的急於求成,將攻城器械、大部步卒都盡數壓上,不計傷亡,不計器械,以求速破城池,而最終沒有破城的結果,就是接下來兩日中攻勢的持續疲軟。
不是礙於攻城器械缺乏,就是麾下計程車卒作戰不力,接連幾日,郭汜的大軍除了多增添了千餘人的傷亡,在其他方面還是沒能夠取得明顯的進展。
其次,到了第四、第五日,更是出現了其他方面的壞訊息。
原本作為滅蝗使者的賈逵,在彙集了趙鴻的鹽鐵兵後,在河東鹽監的小城邑外伏擊了一部掃蕩抄掠的西涼兵。
爾後,賈逵更是率軍換上了郭汜兵馬的衣甲,頻頻出動,圍殲郭汜大軍派出去剽掠糧谷的小股兵馬,擾得郭汜大軍的側翼日夜不寧。
可等到郭汜派出夏育一部兵馬,前往進攻河東鹽監的時候,賈逵卻早已率軍撤往虞城,將一座空城邑留給了夏育。
雖然沒有撲滅賈逵這支河東遊兵,但至少還是將他驅逐遠去,護住了大軍的側翼,夏育鑑於賈逵遊兵的反覆騷擾,也就留下了一支兵馬駐紮在鹽監,作為大軍的監視,自己率部返回了安邑城下,準備繼續會攻安邑。
結果,夏育的兵馬剛走,賈逵很快又率軍殺將回來,並且還帶來了從河南地渡河北上的翟郝的援軍,憑藉兵力的優勢,圍困鹽監的那支兵馬,再次頻頻騷擾大軍側翼。
河內的援軍由馬藺率領,已經出現在了聞喜境內,雖然沒有像賈逵那樣頻頻取得戰果,但馬藺也率軍和西涼軍遮蔽戰場的一部騎兵在野外打了一場硬仗。
雙方互有傷亡,馬藺慎重起見,撤回了聞喜城內,而郭汜大軍的騎兵,在進入聞喜境內時,也不得小心翼翼起來,以防止被熟識地形的敵軍伏擊。
當然,這些小股援軍的兵力都不夠強大,僅僅能夠起到騷擾側翼,分擔安邑城壓力的效果,還遠遠達不到威脅郭汜大軍的程度。
所以,這些壞訊息中最嚴重的,莫過於駐紮在汾陰的一部西涼兵快馬傳來的訊息:
有一部河東兵馬,已經從北屈南下進入到了皮氏境內,隱隱有南下的趨勢。
也不知道是身處蒲子、北屈的衛覬、牛嵩等人指揮的兵事,還是傳言已經在西河郡大獲全勝的平北將軍的主力大軍,已經馳援返回到了河東境內。
如果只是衛覬、牛嵩等人指揮的小股企圖救援安邑的援軍,那郭汜隨隨便便派出一部兵馬,就能夠將他們重新攆回北屈城,可要是真是閻行的大軍已經趕到,那麼郭汜就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前在河東戰場的局面了。
為此,郭汜軍中近日,諸將也在為當前局勢爭議不休。
按照伍習等將的意思,既然安邑城池堅固,短時間內攻不下來,那還不如圍而不攻,抽出優勢兵力掃蕩周邊的其他城邑,趁機各個擊破河東的援軍。
就算最終閻行的主力兵馬回援,己方大軍也攻不下安邑,那他們的兵馬在河東剽掠一番,聚斂了諸多糧谷、財貨,也不算是吃了敗仗,大不了率眾撤回西河之地,重新和河東隔河對峙,等待時機,伺時再與閻行大軍決戰。
這是軍中多數將領的想法,也符合他們各部兵馬的實際利益。
但是李儒、張濟、張繡等人,卻不這麼認為。他們以為,郭汜率領大軍勞師動眾,為的是趁虛而入,一舉攻取河東郡。
先前因為各種緣故,已經耽擱了不少時日,現在如果還不集中兵力攻取安邑,那豈不就是前功盡棄。
試想一下,只有己方大軍拿下了安邑,閻行的主力兵馬家眷老小盡數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兩軍對戰,閻行一方軍心不穩,焉能不敗。
到時候,河東一境,都可以傳檄而定,獲利的又豈止只會有這一點小小的財貨、錢穀。
這是軍中謀士、客軍的想法,也契合他們本身的利益。
李儒一方,李傕已經動用了優勢兵力,將段煨的兵馬還有河東境內可以靈活調動的軍隊死死拖在了潼關下,為的就是要郭汜的大軍開啟局面,現在郭汜草草收兵,李傕一方豈不是徒勞無功,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
而張濟、張繡兩叔侄,更是希冀藉助郭汜大軍攻取河東這一契機,來為自己謀取一隅之地立足,現在郭汜放棄攻佔河東,莫非是要讓他們叔侄重回西河之地,和高碩、夏育等輩並列共事、相看兩厭麼。
面對這兩方的爭論,情緒暴躁郭汜在眾人面前的表現卻甚是苦惱,何去何從也一直遲遲未決。
郭汜這種遲遲不下決定的決定的行為,自然也間接造成了大軍頓兵城下、久攻不下的困境。
但作為昔日的軍中同僚,張濟卻明顯察覺到了,郭汜的種種舉動跡象,是想要反悔。
是的,郭汜想要反悔,他不想要執行和李傕的約定,攻破安邑,擊破閻行的主力大軍了,也不想要實行對自己的承諾,為自己復仇雪恨,幫助自己重新奪回弘農一郡之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