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兵臨城下夙夜驚(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嚴授的擔憂不是沒有緣由的,因為這幾日來,城外的敵軍主力,正在陸續趕往安邑。
雖然敵軍沒有達到最初設定的奔襲安邑、頃刻下城的效果,但是隨著一路攻城略地的郭汜主力大軍的到來,城外敵軍計程車氣愈發高漲,城內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強。
這幾日城外敵軍砍伐樹木、製作攻城器械的舉動一點也不掩飾,讓城頭上的守卒看得清楚,待到敵軍主力人馬趕到之後,一場慘烈的攻城戰勢必開啟。
而一旦城內的守軍扛不住這股無形的壓力,那麼接下來的攻城戰一開啟,安邑城面對城外強敵的輪番攻打,只怕連一天都撐不下去。
畢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爭,從來就不是一場純粹計算人數多寡、城牆高矮的演算法。
近些日子眼角褶子加深不少的嚴授在城頭上迎風站立,長鬚飄飄,他的聲音不高,卻依舊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都尉,軍中的使者,可都派遣出去了?”
閻興眼睛望著城外,沉聲回答說道:
“最後一批使者,也都派遣出去了。”
嚴授微微點了點頭,看著如同狼群般遊弋在城外,時不時冒出行跡的西涼軍遊騎,默不作聲。
安邑城作為河東的郡治所在,也是一眾吏卒士民、家眷婦孺的棲身處,堅守不墮,就是穩定人心、維繫大局的決定性因素。
北屈、蒲子的衛凱、牛嵩,臨汾的黃頗、大陽的賈逵,他們手中還有河東境內留守的部分兵卒,而河內的常林、徐晃,河南的裴潛、翟郝,這兩郡之地文武,也還掌握有一支頗有戰力的兵馬。
只是各地的援軍的整合馳援,需要時間,而安邑城現實的情況資訊則是各軍馳援成功的關鍵性因素。
那城外遊弋的西涼軍遊騎,一直在遮蔽戰場、斷絕內外,竭力截斷安邑對外的聯絡。
所以城內吏士必須將安邑城堅守未失、亟待馳援的情況儘快遣送出去。
為了萬全起見,城中已經不止派出了一批使者。
“西河郡的兵馬,至少需要十日。”
在沉默中到壓抑的氛圍下,閻興雙唇摩擦了一下,最後還是沉聲說出了自己的估量。
在他看來,河內一地平定未久,又有河北袁紹這等強敵在側,身處河內的徐晃能夠抽調的兵馬,定然是不多的。
只有河南地的翟郝、魏鉉麾下的兵馬,才能夠少些顧忌地抽調出來,只是河南地的兵馬也不多,出兵勢必需要會合大陽、河內的兵卒,待到賈逵、徐晃、翟郝等人整合成一支數量、戰力頗為可觀的援軍,不知又要多耽擱個幾日了。
相比之下,遣使最早、戰力最強的閻行直率軍隊,才是安邑城最為急需的援軍。
就是深入西河郡的閻行兵馬,距離河東本土,太遠了。
留守安邑的閻興,給出了一個估量數字,以十日為期。
這還是郭汜大軍,臨時分兵,又在解縣、猗氏等地,被堅決抵禦西涼軍入侵的河東士民耽擱了進軍速度的結果。
只是這十日之期,卻是不知道安邑城還能不能撐下去?
閻興的估量,嚴授沒有回答。
這個時候,迎風吹來了一陣大風,風沒有吹動閻興身上的鐵甲,卻吹得嚴授的衣袍翩然作響,風捲起了嚴授的鬍子,閻興也微微眯起了眼睛。
“都尉,天色將暮,城外的敵軍遠來勞頓,今日看來是不會發動進攻了。城中吏士原本就多,這幾日又湧入了不少避難的民眾,入夜之後,城防士卒,還需小心謹慎!”
嚴授和前兩日一樣,走完了這一段城牆之後,就要下城返回郡府了,但今日眼見城外又有大批敵軍趕至,故此臨行之際,為了謹慎起見,他斟酌過後,還是開口了。
留守安邑的文武原本在軍政上各司其事,城防要務也是由閻興全權負責,只是如今大河防線被破,強敵兵臨城下,城中士民人心惶惶,總攬郡府的嚴授也不得不越俎代庖,多叮囑了閻興幾句。
閻興倒是沒有介意,城中除了郡兵之外,還有一部分從弘農、河內降卒中篩選出來的人馬,值此存亡攸關之際,城內人心惶惶,確實不得不防,他鄭重地點了點頭,應諾了下來。
嚴授讓閻興以軍務為首,不必拘於禮節下城相送,他告辭下城後,帶著幾名郡府的文吏,還有一隊衛士,很快就驅車沿著城內街道返回郡府。
閻興在目送嚴授下城後,又重新轉身回到了城門樓上,今日遠處城外敵軍的營盤因為又有大批兵馬入駐,敵營之中的金鼓旗幟又增加了許多,遠遠望去,如火如荼,甚是浩大壯觀。
閻興心有所感,微微側耳,迎風送入耳中的,似乎還夾雜有敵營人馬的嘈雜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