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得授河東業之基(第1/2頁)
章節報錯
初平三年,九月份。
大戰過後,西涼大軍屯駐長安,眾多將校雲集朝堂,雖是各懷心思,但李傕、郭汜的軍力為眾人之冠,折衝樽俎之下,對於諸將的賞賜、排程也先後敲定下來。
只等著論功行賞的朝會過後,西涼軍各部兵馬就要分駐關中郡縣,而車騎將軍、假節的李傕,則坐鎮長安,遙統各部的西涼軍,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其外,兵力僅次於李傕、郭汜的樊稠、張濟,各擁兵馬的胡軫、楊定,聞風而動的閻行、段煨,虎視眈眈的馬騰、韓遂,崇尚強權的李儒,周旋朝野的賈詡,密謀匡扶社稷的漢室老臣,也都在關注著這一場朝會。
於是,在萬眾矚目之下,這場論功行賞的朝會終於在長安未央宮隆重舉行。
天色初曉,雄雞方鳴。未央宮前殿之外,早有一隊隊宮中衛士舉火守護,多名導引的謁者則在一片火光之下,忙碌奔走,預備朝儀。
待近卯時,入宮的文武百官從宮門處驗明門籍,陸陸續續來到殿外空場上彙集,然後百官各按官銜爵位分班站列,由負責朝儀的謁者引導,拾級而上,引到了殿門處。
入朝的閻行赫然也在朝臣的行列之中,他頭戴鶡冠,身著朝服,步行在同樣青綬銀印的段煨之後,先在殿門外解去佩劍,脫去鞋履,手持笏板,只著足衣,按照謁者的指引,抬步越過前殿的門檻,緩步走入殿中。
閻行身材高大,越過身前的段煨等人,抬眼環視,只見寬闊平整的殿廷之中,陳列著車騎儀仗,豎立著漢家旌旗,周圍皆是挺立的宮中衛士,衣甲鮮明,手持長兵,遠遠拱衛著中央大殿。
而殿前兩旁還有郎官幾百人,體態雄壯,披甲持戟,夾著階陛,左右分立。
等群臣盡數入到殿廷,引導的謁者又趨步傳言、奔走指引,文武百官依照朝儀,各自趨班就位,武官以李傕、郭汜等人為首,按序排列在西方,面皆朝東,而文臣以趙謙、淳于嘉等人為首,排列在東方,面皆朝西,此外又有九位擯者,負責傳達殿上天子的詔令。
文武分列既定,涇渭分明,除三獨坐外,群臣連席而坐,個個面色莊嚴,正襟危坐。
這是閻行第一次參與朝會,看到如此恢弘的漢室氣象,雖知只是表面上的皇家儀仗,但還是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稱奇。
這一套漢家朝儀,乃是當年叔孫通召集儒生,依照春秋禮法,為剛剛建立的漢朝而制定的,初衷就是為了區分君臣的尊卑,凸顯天子的尊貴。
也難怪剛登帝位不久的高祖劉邦,在大朝會後,會不禁發出“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的感嘆。
跪坐在旁側的段煨側面彷彿生了眼睛一般,能看到剛剛好奇打量過殿廷的閻行,他手持笏板,目不轉睛,低聲向閻行笑道。
“彥明,今日還是第一次上朝吧。”
閻行聞言,連忙收斂心神,恭謹低聲應答:
“豔確實是首次上朝,若有失儀之處,還請段公指正!”
與閻行等其他將校不同,段煨是出身將門之家,與已故太尉段熲乃是同族,在董卓麾下時,也是名位顯赫的中郎將,參與過多次朝會,比起閻行這些已經氾濫的中郎將、校尉,見識自然是不同的。
“哈哈,彥明是有心人,往昔殿廷上若是有失儀之處,自有謁者糾正,如今麼,朝堂失儀的大有人在,你我只需謹守臣子本分就是了。”
段煨的聲音雖低,但還是聽得閻行眼光閃爍,他依舊恭敬,回應道:
“豔,受教了!”
段煨微微一笑,不再出言。
閻行眨了眨眼睛,知道段煨剛剛意有所指,只是話中深意何在,一時卻沒有揣摩明白,他想起自己和段煨少有交集,在賈詡府邸門前,也是匆匆一晤,並未深談,今日卻突然與自己言說這些,莫非——
想到此處,閻行朝為首的方向瞥去,只見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披著朝服,跪坐在席位上,神色或得意、或高傲、或不耐煩,更有甚者,笨拙地擺著笏板,不自然地扭動著挺直的腰板,貪婪的眼光毫無忌憚,自顧自環視著恢弘堂皇的天子殿堂。
閻行及時地收回目光,也警醒自己,不再打量朝堂上的一切,學著段煨的樣子,屏氣凝神,正襟危坐。
坐不多時,天子的車輦已經到了殿外。
一時間,鐘鼓齊鳴,奏樂相迎,年僅十二的天子劉協冕冠垂旒,玄衣纁裳,服備五彩,紋日月星辰十二章,手扶車軾,緩緩下了輦車,前面的開道的衛士當即傳聲警蹕,年少天子則在左右近侍的簇擁下,一路拾級而上,直到登上了御座。
接著,隨著謁者的贊導,群臣百官紛紛逐班離席,近前參拜天子,閻行也隨著人群,在謁者的引導下,按照朝儀參拜了這位年少天子。
劉協高踞御座,舉止端莊,在朝會禮節上應對自如,頗有幾分少年老成的姿態,一些漢室老臣看在眼裡,心中暗喜,如今的天子,雖然屢遭權臣竊權,但天資聰慧,隱隱有聖明天子的風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落在閻行眼裡,這個劉協,也不過是一個比較聰慧的少年罷了,不管這漢家的朝儀如何恢弘大氣,這漢室天子看似如何尊貴,今日的主角,都註定不會是這個御座上少年,而是殿中那些手擁兵馬的西涼軍將校們。
參拜完天子後,朝臣百官又按照順序,依次就班落座,本次朝會論功行賞的正題也隨之開始。
一名雍容端莊的黃門侍郎手持詔書,立於殿前,開始向文武大臣宣讀天子的詔書。
“初平三年秋九月庚午,大漢天子制曰:詩云,“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朕初登胙階,德化未行,海內板蕩,戎狄交侵,止徵誅不能克難,非討伐無以定邊······”
“今有中郎將李傕,禦敵摒寇,匡扶天子,功冠眾將,故制進為車騎將軍,封池陽侯,領司隸校尉,紫綬金印,拜以假節,是眾將士,皆從號令,卿治武講兵,具任賞罰,以屏疆土,承昊天其垂澤,體朕躬之恩義,制至奉節,爾其欽哉!”
志得意滿的李傕忍耐著心中的激動,按照事前練習的禮儀,躬身參拜行禮,高聲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