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44章 持戈以戒不虞
與區大相兄弟約好同行,張介賓三人回到客棧,開始齋戒沐浴。
陳繼盛對此很不理解:“我們三人中就白大哥是道士,為什麼我也要跟著齋戒沐浴呢?”
“不想齋戒也可以,到時候就別跟著我們上山。你就自個兒在山下待著吧!”
“別介,我照做就是了。”陳繼盛一聽張介賓不讓他跟著,立刻改口,也不抱怨了。
“白當家,小盛就交給你了,能不能度化成虔誠信徒就看你的本事了。”
張介賓說完,端著澡盆就走了出去。
“張大哥也真是的,明明有澡堂子,何必再去打水來洗?”陳繼盛發現最近看不懂的事越來越多了。
“想知道嗎?來,坐好,聽我慢慢道來!”
聽了白玉瞻的話,陳繼盛乖乖坐在他對面。
白玉瞻說道:“我道門修士信眾,在重大節日的前一日,都要齋戒沐浴。齋戒你知道吧?”
陳繼盛趕緊點頭:“當然知道,和尚道士都要吃齋唸經……”
白玉瞻趕緊打斷道:“等等,我糾正一下,是持齋,保持堅持,不是吃齋!”
陳繼盛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持齋戒,首先要懂得何為齋戒。齋,戒潔也,齋法有三:一為身齋、一為口齋、一為心齋。”
“身齋者,香湯沐浴,衣冠整潔,絕食酒葷、不相殺害,不行巫山之雲雨,當行禮拜。”
“口齋者,口吐蓮花,不惡語、不兩舌,只念善言,當誦道經。”
“心齋者,戀物常思非義不取,不因口腹之慾而動殺生之念,不因貌美而動邪淫之想,有歡喜不生癲狂,有魔障不生嗔怨,當存思祖師金容。”
“用此三法,洗心淨行,心行精至,方才是持齋之義。”
白玉瞻說到這,詢問道:“聽明白了嗎?”
陳繼盛趕緊點頭:“明白了,焚香沐浴,穿乾淨衣裳,吃齋飯,這些是身齋。不罵人是口齋;不能有壞心思,就是心齋,這很簡單嘛!”
“知易行難,你要像你的張大哥學習。”
“對對對,平時無肉無酒不歡,事到臨頭,再持齋戒,這我也能做到。”陳繼盛趕緊應下,只要不是天天如此,張大哥能行,他自然也行。
白玉瞻笑了:“陳小兄弟就很適合入我道門,念頭通達。”
陳繼盛卻問道:“那張大哥有入道門嗎?”
“當然,張兄弟算是我道門居士,在紹興重陽宮天醫殿受的戒。”白玉瞻與張介賓詳談過,對張介賓的過往還是瞭解一些的。
“那我也要受戒。”陳繼盛聽到張介賓也入了道門,便一口應下。
“好,等上了清虛山,我代為引薦。你聽好,剛才說完齋,現在該說戒了。”
一聽要繼續說,陳繼盛正襟危坐。
“戒者,警也,持戈以戒不虞。”
“等等等等,我沒聽懂,什麼歌什麼不語,你再解釋解釋。”陳繼盛不懂就問。
“是持戈以戒不虞!戈是兵器,虞是上古神獸‘騶虞’,身似白虎、長著黑紋,尾長於……”
“……騶虞最是仁德忠義,從不持強凌弱,反而愛惜所有生命,就連青草也從不踐踏,只吃自然老死的動物之肉。”
“戒便是戒不虞,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虞的品德。”
白玉瞻說完看向陳繼盛,問道:“可還有哪裡不明白?”
“那為什麼要持戈呢?噢,我知道了,誰不聽話就打到他聽話為止。”陳繼盛剛開口問,可還不等白玉瞻回答,就反應過來。
“對,你很聰明。你看這個‘戒’字,上面是不是一個‘戈’字,就是要我們守規矩,因此便有戒律之說。”
白玉瞻讚了一句,然後在桌子上沾水寫了個‘戒’字,指著右上角的‘戈’說道。
“戒律~騶虞~”陳繼盛,唸叨著這兩個字,眼珠滴溜溜的轉著,也不知在想些什麼,許久才說道:“以後我也少踩青草,不過自己老死的肉,我到哪去找?”
“不用如此,只要是‘三淨肉’都可以吃。”白玉瞻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