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慶都見聞

藥王廟正在南關,大藥市位於南關碼頭南岸,祁州南門距離碼頭半里路,祁州城、南關碼頭、大小藥市、藥王廟,從南到北依次坐落。共同成就了這舉世聞名的祁州藥王廟會。

第二日一早,張介賓等人在南關碼頭送別曹堂主。接著便與白玉瞻、陳繼盛幾人縱馬北上,向著唐縣而去。

行到唐河等待渡船時,張介賓好奇的問道:“白當家,你是在清虛山出家,可是唐縣人啊?”

白玉瞻搖了搖頭,說道:“不是,我是外出雲遊的師傅從陝西帶回,當時發生旱災,若無師傅施救,我也沒有今日。”

張介賓聽聞忍不住嘆息。

陳繼盛也深有感觸:“我也是,若不是遇到張大哥,恐怕已經死了。白大哥,這也是你見不到窮人受苦的原因吧?”

“對,身處這世道,總得為大家做些什麼。我道門講究修道敬祖,孝敬父母,無為處事,行善積德,我入世就是修道,自當踐行道門宗旨。”

白玉瞻的話讓張介賓一陣恍惚,這些年很多人在他耳邊告訴他,道門的好,他也是信仰道教。

可隨著年紀的增大,特別是見識了社會上的烏煙瘴氣,讓他的信仰開始動搖。

此番前去拜訪潛虛子,也是想消解心中迷茫,是一次心靈朝聖。

張介賓這時想起母親帶他禮佛,父親帶著祭拜先祖時的虔誠。又想起藥王廟信眾禱告,太醫院眾醫官祭祀三皇的情景。

不由的說道:“今日我們先在慶都歇下,明日再去唐縣吧!”

“可以。”白玉瞻沒有意見。

陳繼盛卻不解的問道:“慶都離唐縣也不遠,為什麼不等到了唐縣再歇息呢?”

“因為我們要見的是一位得道高道,當提前三日焚香沐浴。”張介賓解釋了一句。

“哦。”陳繼盛雖然依舊不能理解,但還是乖乖閉嘴不言。

很快,渡船來了,眾人牽馬渡河,一路繼續北上抵達慶都縣。

“入鄉當隨俗,更應該拜碼頭,白當家,不知這慶都香火最深的廟宇是哪座?咱們去燒柱香,拜拜神。”

“不用張大哥說,我都知道,肯定是城隍廟了,剛才進城不是看到了嗎?好多人等著燒香呢!”

三人進城,安頓好,張介賓便問道,可還沒等白玉瞻張口,陳繼盛就搶答道。

“是嗎?”張介賓似笑非笑的看向陳繼盛。

“應該是吧!”陳繼盛頓時就不確定了。

白玉瞻無奈搖頭,只得介紹道:“剛才你看見的,多是遠近商販,和祁州一樣,慶都人也有自己的信仰神。”

說道這,白玉瞻看向張介賓,問道:“會卿可知,此地為何叫慶都?”

張介賓也驚訝道:“對啊,一般縣城哪敢稱都,莫不是哪個昔日燕趙之地曾出現過某個小國建都於此?”

“不妨大膽一猜。”

“若想形成眾識,一要時間存在長,二要出現時間久。魏晉北朝和五代十國可以先排除,那就可能是春秋戰國之時。不過列國紛爭,除去五霸七雄這些大國,我對其他並不瞭解,實在是無從猜起。”

張介賓分析了一番,最終把範圍縮小到先秦的春秋戰國。

“張大哥真厲害,什麼未盡國,五袋國,春夏秋冬打戰的國,我從來都沒聽說過,想來和我們遼東也差不多吧,都是經常打仗。”

陳繼盛擊節叫好,可說的話直接讓二人無視了。

白玉瞻搖了搖頭,也不再繼續賣關子:“此地為堯帝受封故土,故有慶都之名。又因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堯母登堯山而望都山,又有望都之名。我皇明承繼元統,沿用慶都至今。”

“我知道了。”陳繼盛這時驚呼道:“這裡是堯帝封地,那自然是祭祀堯帝了。如果我猜得沒錯,這裡最大的廟宇定是堯帝廟,走,我們去拜堯帝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