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花開花謝,長江黃河之水依舊滔滔,物是人非。

這一年是至道元年,趙光義冊立太子,大赦天下,舉國歡慶。

其時正值三月,春風化雨,一位妙齡女子,騎著黑色駿馬,在官道上飛馳而過。

沿途江水滔滔,兩岸楊柳依依,她卻無心賞玩,也不駐足休息,眉頭不展,甚為火急。

此去是代縣的官道,路上皆有流民四散。女子勒馬駐足,向一老者詢問道:“大爺,你們這是要去哪?”

身材佝僂的老頭道:“要打仗了,我們正逃命呢。”

女子眉間不悅,道:“打仗就打仗,你們逃什麼?”這年間,宋遼多有戰事,邊境常被叨擾,但從未見過百姓向關內逃走。

老頭見她樣貌驚豔,口音不純,想來是外鄉人,勸道:“姑娘,看你是要去往代縣。別去了,如今雁門關外正在打仗,不日就被攻破,再不逃就來不及了。”

女子怒斥道:“你胡說!有堂堂楊家將在,雁門關豈會失守?”

老頭道:“姑娘還不知道吧。這一次遼兵來勢洶洶,據說在關外擺了一個天什麼陣,楊將軍親自前往破陣,如今下落不明啊。”

女子終於是花容失色,驚道:“當真?”老頭肯定道:“沒錯,不然咱們代縣百姓為何會逃。”他也不再囉嗦,邊走邊道:“姑娘,你也快逃吧。”女子抬頭凝望雁門關方向,毫不猶豫地趕了過去。

此女正是楊排風。她隨凌楚瑜學藝九年,武功、兵法、陣法、機關,凡是將來能有利兩軍對陣的皆學。此次遼兵大舉壓境,形勢危急,她心繫楊家,便下山前往雁門關,助楊景守關。

至於凌楚瑜,這些年來一直在山上閉關,極少下山,只因懼怕皇帝趙光義猜忌。近年來雖宋遼戰爭不斷,但大多都是掠奪財物,不吞地,各有勝負,他也安定深山,不聞不問。

可近日來,他心情難平,自責愧對王如萱,便隻身一人下山,希望在塞外能尋到她的蹤跡。

楊排風不禁感嘆他為情所困,何以成事,憤恨之餘,已到雁門關外。通報姓名後,前來迎接她的竟然是大嫂花解語,這讓她有些不解。

看著當年的燒火丫頭已亭亭玉立,花解語激動不已,牽著她的手往帥帳而去。

帥帳內一名身著盔甲,頭髮花白的老人正端坐當中,威嚴赫赫,楊排風吃了一驚,當即跪拜道:“拜見老太君!”

此人正是佘賽花。她身邊站立的,都是幾位兒媳婦。原來遼兵逼迫雁門關,皇上下令楊景為代州兵馬元帥,抵抗遼兵。而遼兵主帥仍然是老對手耶律休哥,而這先鋒大將韓昌久攻不下,便在雁門關外擺了一個大陣,名為“天門陣”,邀楊景闖關,並承諾若能破陣,他便揮師而歸,此生不在領兵侵宋。

楊景在邊關磨鍊多年,深知雁門關難以抵抗,便應了對手,約定一個月後破陣,實則在拖延時間,等候朝廷援兵。

可對手頻頻挑釁,楊景也不甘心,便獨自一人前去偵查,隨後下落不明。收到訊息的趙光義震怒,一時間卻找不到合適人選。就在此時,老太君佘賽花一身戎裝,上殿討旨,掛帥出征,誓為朝廷鎮守雁門。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被其感動,無不動容,便同意了。

眼下距離一月之期不遠,楊景生死未卜,而其子楊宗保為尋父親,竟也私自外出,如今也是下落不明。眼下老太君愁眉不展,若約定之日不去破陣,軍心定然大亂。正與眾兒媳商議對敵之策,不巧楊排風來了。

佘賽花露出笑容,道:“排風,好孩子,幾年不見,出落得更漂亮了。”旁邊的幾個嫂嫂也起鬨,楊排風瞬間臉頰飛紅。

佘賽花續道:“排風,你來雁門關做什麼?”當年她拜師學藝,這些年只有書信往來,如今她出現在此,均不知其來意。

楊排風正色道:“排風聽聞遼兵來犯雁門關,心繫江山,這才星夜兼程,趕來支援。”

佘賽花微微點頭,欣慰道:“嗯,不愧是我楊家女郎。你師父這些年可好?”

提及凌楚瑜,她臉上有些掛不住,有些怨氣道:“師父這些年被情所困,鬱鬱寡歡,數月前下山後,就了無音訊。”佘賽花聽罷長嘆道:“自古情關難過,這孩子若一直這樣,只怕終身遺憾。”

此時帳外有士兵稟報:“敵軍先鋒大將韓昌在關外叫陣。”

眾人臉色凜然,一直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楊景父子失蹤,為了穩定軍心,佘賽花一直封鎖訊息。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今韓昌前來,定是知曉虛實。

韓昌之名,宋軍無人不知。這些年來凡是他為將的戰爭,宋軍皆敗,名氣僅次於耶律休哥。如今兩人交手,帳內諸女皆俏眉緊鎖,氣氛陰沉如霾。

楊排風刷地站了起來,主動請纓道:“老夫人,排風前來討令,到雁門關戰他韓昌。”

佘賽花搖頭道:“韓昌勇冠三軍,不可輕敵。”

楊排風道:“願立軍令狀,不擊退韓昌,軍法處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她師從凌楚瑜,這些年武功突飛猛進,就連凌楚瑜都說江湖中年輕一輩,均不能敵。佘賽花見她眼神堅定,眼下既也沒人能抵擋韓昌,為了穩定軍心,便答應下來。

此時雁門關外號角聲撕裂天空,只見一隊人馬正在關外叫戰。為首的大將眉須鮮紅,虎目而視,手中一把託天叉,尤像佛教中的夜叉,讓人膽寒。

俄頃,關門緩緩而開,從裡面駛出一匹黑馬,高大健碩,蹄聲如雷,就連一向自負看過天下好馬的遼人也不禁誇讚。在往上看,來者竟是一員女將,身披戰甲,手握長槍,頭盔下露出一雙銳利的眸子,殺氣逼人。

韓昌見是一個女子,料想楊景定不在關內,叫囂道:“來者何人?”楊排風將馬停下,道:“天波楊府楊排風。”韓昌皺眉道:“不曾聽過天波楊府有楊排風這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