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這陳宗澤的文章大膽無比。直指藩王世襲的危害, “累世襲爵,王爵過剩。累至爾後,將成國之重負……因此,雖是宗室之後, 也當按功封之,如同別之封爵,依次降等……”

要不是顧忌人多,建文帝都想擊案贊好了。之前他只是削掉了藩王的權利, 想著這些人只要不生事, 養著就養著好了。

可是, 陳宗澤這文章卻是隻指要害, 隨著宗室子弟日漸增多, 王爵將越封越多。如親王的嫡長子封為世子可以世襲親王), 長孫封世孫可以世襲親王)親王的其餘各子封郡王王爵多後。其他郡王什麼的也是依此例。這樣封下去,到時恐怕真如陳宗澤所說,國將無財供王爵歲幣了。

這問題不小, 可得好好理理,早點列入朝政才好。思慮過後, 建文帝心中有定論。

接著又看過馬雲慶、王赫二人的文章。二人文采不錯, 可惜跟陳宗澤比起來,卻是謹小慎微。不出彩也不出錯。除開文筆,真是平平之作。

建文帝面上不顯。命袁忠將三篇文章用匣子裝起來,說是要帶回乾清宮細看。

見袁忠裝好文章後。建文帝才又對三人勉勵一番。又命袁忠再賞三人。久在帝側的袁忠雖未看到三篇文章,但見方才建文帝細微的神情表現。他已是看出, 這陳宗澤這篇文章恐怕是非同小可的。

知道皇上對這陳宗澤上心了。因此,袁忠再給三人賞賜之時,馬雲慶、王赫只不過平常的金帛之物。給宗澤的卻是一塊兒藍田玉鎮紙並一塊兒壽山石。宗澤雙手捧過這兩件寶物,心中大定。看來,皇上是認同了自己的觀點。

觀建文帝方才沒有露出任何痕跡,就讓人密密的封起自己文章的舉動,宗澤也是慶幸不已。這個皇上還真是有憫人之心,宗澤感念不已。宗澤非常清楚自己寫的是什麼內容,他這是觸及了宗室的根本利益。皇上如果稍稍漏出一點,估計那些宗室會將他撕碎的,還考什麼科舉。

可剛才建文帝不管是出於他自己的政治考量還是對自己的保護,他做的很保密。這就夠了。宗澤大松一口氣。

宗澤知道今天也算是兵行險著了,但是,就如同現代企業一樣。難得見一次大老闆,那不得拿出全副本領的好好表現下的。尤其是像這種皇上親自來國子監視察,其實也是在看國家的後備人才。

宗澤這次的表現無疑是成功,從皇上的賞賜都可看出一斑。宗澤沒猜錯,他今天的文章是在皇上面前留有很深的印記的,也將成為他日後在朝堂揮灑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宗澤走後,建文帝興致不減,對著國子監祭酒劉砥直誇國子監人才輩出,當是國之棟梁之地。劉砥也趕緊樂開了花的謝恩謙虛。

場面話說完後,建文帝又特意的問了下陳宗澤的情況。知道他在國子監的學習成績非常突出,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會參加今年順天府的鄉試的。又知道他今年才十六歲,建文帝笑著撚須點頭一笑:“嗯,如此年紀,竟能在國子監天下英才聚集之地,次次考試名列頭等,實屬不錯。劉祭酒,說不得你們國子監今年要出個十六歲的年輕解元了。”

聽得皇上這金口玉言,在場眾人真是人人聳動。這個陳宗澤可真是入了聖上的眼了。聖上這金口玉言一出,只要陳宗澤的文章差不離兒,誰敢讓陳宗澤落榜?雖說鄉試時是糊名的,但如果主考官要想知道陳宗澤的卷子,也不可能是知道不了得。

對今天的彜倫堂對答自覺不錯的宗澤,也心滿意足的回去繼續讀書去了。殊不知,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他的舉人名額基本已經內定了。雖然以他的成績是不需要走後門的,但如果這個後門是當今,那就是無上殊榮了。

有了皇上的話,別說別人,就是劉祭酒都對陳宗澤關注幾分了。於是,在升入率性堂後,宗澤發現自己的課業比原來多了許多去了不說,就連月中大考都變成了劉祭酒。宗澤頗是

奇怪,劉祭酒不是已經在四月份時主持過季考了麼,怎麼率性堂的月考他也親自出馬了?

不過,疑惑是疑惑,宗澤想著率性堂也相當於國子監的畢業班,畢業大考由祭酒主持,也是理所應當的。

殊不知,劉祭酒為著他也是用心良苦啊。因著皇上的話,陳宗澤是必中的。可是,劉祭酒怕陳宗澤失手啊,好歹也是國子監出去的學子。雖說因皇上的話那是必中無疑的。可是,那也得在水平線上才好啊。不然,說出去,那還不嫌丟人的。

何況這次要參加順天府鄉試的國子監學生也有快兩百號人的。那就藉此機會好好檢驗一二才是。

於是,這次率性堂的月中大考就仿照鄉試的制式考試。不過因著鄉試是三場一共九天,而國子監的月中大考不大可能考九天的,於是就將題量壓縮了一下,考兩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