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代社會的標準,大明這樣的規定,顯然過·激了。

但這個時代,誰敢反對呢!

且這樣的做法,不但沒引起教會的反感,還引來了更多的敬重。

因為大明只允許信·徒信仰一個宗·教,變相的保證了信徒對教會的忠誠。且叛·教的後果就是開除教籍,那惡·心人的食物,讓很多人都望而卻步。

特別是在開除教籍後,任何宗教都不允許接納這樣的信·徒。使得很多人,在叛·離宗教時,都要好好思量一番。

於是為了保留信仰,信徒們,全都像溫順的綿羊。即使對其他教會有很多看法,但也不敢明著表現不滿。

在信徒身份的認定上,大明也出臺了明確標準。

一般來說,只要嚴格遵守宗教規定的生活習慣,按時禱·告、禮拜,參加宗教儀式的人。並願意將自己的名字,收錄在教會的花名冊中。那這樣的人,就符合信徒標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信仰稅上,稅收的多少,不是由教會制定,而是由宗教司直接下達指令。

其中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作為歷史最長,最為悠久,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教派,收稅也最高。

每人每月都要上繳兩華元。

雖然和個人收入相比,佔的比重很小,但那麼多信徒合在一起,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若是有超過半年沒繳信仰稅的,也要開除教籍。

所以在信仰面前,信徒們只能甘願繳錢。

而猶太教、印度教等影響力稍差,或侷限於某一特定種族的教會,稅收就減了一半,每月只收一華元。

像道教,根植與華僑。但多數華僑,卻不信教。或者說,不是堅定的信徒,沒有登記註冊。

因此這樣的宗教,影響力較小,信徒不多。

每個月就只象徵性的收零點一華元。

在這麼多宗教裡,儒教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因為這是大明唯一的,不收信徒,不收信仰稅。卻又掛著宗教的名頭,在神佑區,擁有正規宗教場所的教派。

和其他宗教不同,儒教比較現實,沒有無所不能的神·靈。

它的影響力,更多的體現在道·德方面。

畢竟經過千餘年的傳承,儒家思想,經久不衰。在東亞文化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於是大明將其曲解、糅合了很多符合大明價值觀的思想定義。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剔除。比如對女子三·從四·德,忠·貞的要求,就被大明改成了男女平等。至少在法律地位上,男女的價值是等同的。

這樣的新儒教,幾乎被改得面·目全·非。從某種程度上說,完全只有儒教的名頭。

而大明,最為需要的,也是儒教的名頭。

因為對華僑來說,儒家思想,在他們的文化體系中,佔據了很大地位。使得他們無論到哪裡,只要還會說漢話,就很難忘記自己的華夏基·因,自己的文化根源。

這對華人歸心,增強華人對大明的認同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但讓大明沒想到的是,那些澳洲土著,比華人更認同大明,也更容易接受大明的價值觀。

在新儒教中,佔有很大比例。

他們的思想,深受大明初建者們的影響。

看來,文化永遠是最不易引人察覺,殺傷力卻又最嚴重的武·器。所造成的影響,深遠持久而又具有毀·滅性。

想想等澳洲土著們的下一代成長起來,誰還認為自己只是土著。他們的骨子裡,估計比大明還大明。

於是一個民·族,一個單獨的文化族群,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