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年一月二號,南洋的戰事已到了尾聲。

此戰,荷蘭人丟了南洋所有殖民地。整個東印度公司,也在大明的打擊下,灰·飛煙·滅。

可惜荷蘭沒工夫報·仇雪·恨,因為荷蘭本土,正面臨著法國的軍·事威脅。

所以一時間,荷蘭竟對東印度公司的俘·虜們不管不問。就連國內的輿論,也因反法聯盟的事,而被轉移了焦點。

畢竟和近在眼前的法國相比,大明那點威脅,實在太過遙遠了。

這讓大明騰出精力,開始對當地的土著,進行有計劃的移民。

畢竟大明和西方國家不同,不會只想著收稅、開拓貿易、擴大商業利潤。而是每佔·領一個地方,都會盡力將其納入大明的文化圈。從根源上,抹去種·族差異,使其對大明產生高度認同感。

有鑑於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等地,以爪哇族和巽他族居多。所以大明移民的物件,也主要是這兩個族群。

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口遷移到大明本土,二分之一的人口遷移到大明以東的美拉尼西亞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

剩下的四分之一,則全部打散,遷入大明控制下的南洋各島。

就像當初對付澳洲土著一樣,打破原來的統治結構,實行異地重遷。

而其它種族,當然也不例外。

像巴厘島的土著,就遷移到帝汶島。而帝汶島的土著,則遷移到爪哇。爪哇的土著再遷入蘇拉威西島,蘇拉威西的土著再遷入蘇門答臘島。蘇門答臘的土著又遷入南馬魯古群島,南馬魯古的土著又遷入新幾內亞島。

最後,新幾內亞的土著,又遷入巴厘島、松巴島、勿里洞島等數不清的小島嶼。

至於那些蘇丹國王,聽話還能給座小島養老。否則,就只有送他們上西天了。

此時這些地區還是實行軍·事管治。大明留了一個旅的軍隊,並招募當地土著,組建了一支一萬五千人的僱傭軍,維護當地治安。

他們的待遇當然比不上大明正規軍,但那待遇,卻比普通人好上一大截。

最基礎的就是,可以自願選擇去留。

願意遷出去的,可以自由選擇目的地。願意留下來的,也可以留在原地生活。

家人也會受到一定的優待。在國民資格考試中,還可以享受加分政策。

當然,大明的官方宣傳也是非常正面的。

說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提高當地人的生活水平,讓他們享受到文明社會的紅利。

而原來的地方,太過保·守、愚·昧、落後,不利於當地人接受先進思想的燻·陶。也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使得生活水平,很難得到提高。

儘管還是有部分人不願意遷移,但聽著大明的解釋,心底也少了許多牴觸。

只是這麼多人需要遷移,短時間內,當然是辦不成的。

所以大明先從城市開始,然後慢慢向周邊擴充套件。逐步推進,有計劃的遷移。據估算,最少需要四年。

且在移民時,大明也許諾了許多條件。像那南太平洋的三大島嶼群,大明就十分豪氣的放出話。去了的移民,只要表現優秀的話,都可以免費獲得一座私人島嶼,當作獎勵。

也就是說,可以當島主了。

要知道,土著中,大多都是普通人。連私人領地都沒有,哪還有私人島嶼。

於是這個條件,極大的刺·激了土著們的移民熱情。

很多人爭著搶著報名去三大島嶼群,就為了當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