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 1798年的尾聲(二)應急物資儲備基地(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五百六十九章1798年的尾聲二)應急物資儲備基地
這種態度的疏遠,馬被內閣的部長們感受到了。.便尋思著將情報司納入正常的監管體制,防備其坐大。除了南峰、劉衛國沒有發表意見外,其它部長,都同意了這個提議。
眼見立功心切不成,反被內閣倒打一耙。廖青也是後悔不已。
可惜部長這種級別的提議,他是沒有發言權的。所以只能像待宰的羔羊,等著內閣做出決定。
好在楊崇氣歸氣,該有的利益得失,還是分得清的。所以只在情報司內部,特意成立督檢處。主要工作,是保證情報司工作人員,切實履行情報司的規章制度。
級別雖司長低,但擁有向總統和內閣,檢舉違法事件、陳述辦案經過、以及處理意見的特權。
原有的特殊地位,則依舊保持。
在這些瑣事都順利的推行下去後,滯留在交趾省的難民,也在和解達成後,出現北返家的現象。
到底故土難離!
若不是實在活不下去了,這些最重鄉土情的清國人,是不會離開家鄉。所以聽到戰事結束的訊息後,急巴巴的往家趕。
不過這終究是少數!
還有很大一部分難民,都待在交趾省的難民營裡,等著大明將他們送往別處安置。
也是住在難民營的這段時日,他們接受過一定的大明新思想。對於大明的仁政,也多有了解。特別是大明在土地的安排,讓他們很是心動。
所以為了更好的生活,寧願留在大明。
對於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大明既不勸離,也不挽留。因為現階段,大明確實養不起這麼多人。儘管可以讓這些難民以工代賑,但是人實在太多了,管理起來十分麻煩。
再加甄別工作進展得十分緩慢,使得不少害群之馬,敗壞了難民營的行事規矩。
這不是難民營的工作人員不得力,而是人手實在不夠。像九月止,交趾省已前前後後,接收了近一百八十三萬移民。其已安置到海外的,有四十多萬人。
用劍法換算,滯留在難民營的,仍有一百多萬人。
要知道,原本負責難民工作的,只有兩千多人。後來大明從各個行政省,又抽調了兩千多富有工作經驗的行政人員。但是滿打滿算,還是不超過五千人。
讓他們負責一百多萬的難民,難度還是不小的。
這還多虧了白蓮教和清廷的和解,進展較神速。否則的話,進入交趾省的難民,還會節節攀升。
正是這個人手不足的現狀,使得很長一段時間內,難民營的管理,都較混亂。很多心懷叵測、雞鳴狗盜之徒,甚至都在難民營裡,偷偷拉幫結派,搶奪其它難民的衣食。
雖然想要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
但是隻要查到一例,大明都會嚴懲不貸。
為此,國防部還特意從南洋抽調一個旅的軍隊,進入難民營維持治安。
所謂亂世用重典!
像難民營這種情況,只有足夠震懾人心的鐵血手段,才能讓人遵紀守法。所以對於犯事的難民,軍隊都會予以槍決。屍體還要掛在較為引人注目的地方,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