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種做法,較血腥。但是效果,卻是非常明顯的。難民營的犯罪率,像六月飛雪似的,出現驟降。管理工作,也相對方便了一倍。

只是單單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難民之所以拉幫結派,搶奪其它難民的衣食。歸根結底,還是物資緊缺。

可這個問題,也是困擾大明的難題。

不說免費給這百萬難民派發物資,需要多麼大的財政支出。說這麼多人的體量,該是多麼大的需求缺口。

而現階段,大明也經歷著物資短缺的困擾。派送給難民的糧食,還是大明從民眾身,硬生生擠出來的。

想要保證難民們不餓死都難,更別說吃飽了。

也是大明立國這麼多年,還從沒在如此短的時間,接受如此多的難民。使得一開始,不免手忙腳亂。再加大明之前的叛亂,致使移民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內部支援。

這才使得後來,交趾省的難民工作,越發舉步維艱。

不過禍福相依!

有了這次經歷,大明在往後應對難民潮時,也有一定的應對舉措。

但毫無疑問的是,糧食問題,還是重之重。

應急物資儲備基地計劃,此進入內閣的案頭。

在經過一番詳細研究後,大明在98年的尾聲,正式公佈了這一計劃。分別在四大軍區,設定兩到三個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好在遭遇到重大災害時,解決燃煤之急。

其交趾省,成了南洋軍區的應急物資儲備基地之一。

畢竟交趾省的地位,決定了其註定成為清國移民進入大明的橋頭堡。所以在此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基地,遵循了近原則,方便了應對。

至於外部威脅,則完全不用理會。

因為交趾省的駐軍,一直保持高於南洋其它省份的水平。是錫蘭省,也只能位列第二。

並且清廷為了讓白蓮教放下警惕,在雲南省和廣西省的駐軍,都在原來的基礎,對摺減半。這還是明面的,實際,這兩個省份,根本沒有多少正規駐軍。

原來的那些綠營兵,基本都在白蓮教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很多兵營,甚至都組成不了成建制的軍隊。

如今代替他們守護地方安寧的,都是擴招的鄉勇。儘管他們都有一股血氣,但是到底沒受過正規軍事訓練。打起仗來,也如同聚眾鬥毆。

用烏合之眾來形容,是最為貼切不過了。

強盛的大明軍隊,自然是不會怕了這些鄉勇。

<!

>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