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像本朝太祖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這些華夏團的團員做發展基礎,成立尚短的華夏黨,一定發展得更加輝煌。

為了促使這些新團員更加努力的接受華夏黨的思想,擁護華夏黨的統治。最高黨主席、大明總統楊崇,還特意讓相關黨組人員,對培訓期間,表現優異的團員,進行登報表彰。

不少沒入團的大明百姓,看到報紙優秀團員名單後,都暗暗為自己可惜。因為這些受到表彰的優秀團員,都獲得了人民資格考試加分權。並且在華夏團裡,都提拔成了重要的團內負責人。

最低的,也是某一團支部的二把手。

所以一般人,很難不心動。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團員的構成例,有七成來自軍政兩界。一些德才兼備的商人,做出重大貢獻的匠人,以及其它行業的優秀人員,則佔了兩成。真正來自平民,身份普通的團員,實際只有一成左右。

即使在外界看來,這次招收團員十分公開、透明。但內裡,名額早分配了出去。整個招收過程,也等同於一個過場。

不然的話,也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將團員招收完畢。

也是軍政兩界,是維護大明統治的左膀右臂。如果將大明高層喻成大腦,那軍政兩界,是大明的軀幹。幫助大明,維護整個國家的安寧與穩定。

所以華夏黨首要發展的物件,是這些人。

與此同時,南洋軍鎮改建,也同步完成。很多原軍鎮一級的行政人員,都在原崗位,任行省體制內的行政人員。除了職位稱呼、行政等級,有些許變動外。其它地方,都沒有多的改變。

因此此次撤領建省,南洋地區並沒出現行政混亂、治安惡化的不利情況。

只不過在法律制度與大明本地趨同後,南洋當地的民事違法案件,出現一個井噴的態勢。其主要涉及語言、著裝、宗教等方面。

到底南洋當地的民風民俗,和大明本地差別較明顯。各項行政條令,又相對寬鬆。所以政策一下子收緊後,很多民眾,都出現不適應的狀況。

民事違法案件,也突然增多。

好在大明在南洋當地,還保留了一定量的軍隊。尤其是各個商業海港、大型定居點,都有人民軍駐紮。使得這期間,南洋沒有發生一例大規模、影響較大的反明暴·亂。

只是小規模的、不成氣候的反明武裝行動,發生了好幾起。但都被駐紮在附近的明軍,給一打盡。

為了震懾宵小,大明將這些反明分子,都予以遊街示眾。即使死了,屍體也要掛起來,供人觀賞。

<!

>

喜歡雄起澳洲請大家收藏:()雄起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