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行政制度改革六)移民安置

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大明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同步進行。.)

到底是總統指導、內閣安排。那各級行政機構的重視程度、安置效率,都遠非南洋一地能。很多滯留在交趾省的難民,在大明緊急徵調商用船隻的情況下,大批次的安置到北馬省、呂宋省、錫蘭省等地。

並且為保證足夠的糧食供應,大明對原來的糧食限購政策,進一步收緊。所囊括的範圍,也包括所有在大明境內生活的居民。像之前被排除的公民、人民兩個等級的民眾,收緊了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的購糧標準。

至於生活在大明的外籍人士、未入籍的移民、獲得國民資格的新移民,都不再發放糧票。糧食供應,也由之前的任意購買變成定點購糧。

具體的作法,是以大明農業司轄屬的各個糧站為心,對周邊轄區的特定人群進行售糧。購買時,不僅要出示身份證明,還要按照市價,繳納一定的錢款。

當然,身份證明是最主要的。如果不是這個轄區的居民,那該糧站,是不能將糧食賣給他。否則違例,無論是該糧站還是購糧者,都要受到嚴懲。

這樣從源頭,消除了購糧者趁各個糧站的售糧不同、價格差異等特殊狀況,而大肆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大明的糧食緊張狀況,也因此而有所緩解。

為了保證整個糧食買賣環節的公正、透明,大明還命司檢機關,全面落實立信訪、舉報制度。一旦查明違規事例,嚴懲不貸。

不過特別說明的是,大明此論糧食限購,只針對大米、小麥兩種國家戰略儲備糧食。像玉米、大豆、紅薯、馬鈴薯等雜糧,都不包括在內。

所以民眾即使買不到主糧,也能買雜糧充飢。

只是相對主糧的價格,雜糧的市價,普遍較高。也是大明的玉米、大豆、紅薯、馬鈴薯等雜糧的種植面積不大,大米、小麥又是大明民眾,普遍習慣的主糧。

因此現階段,大明市場的雜糧,有多半是從國外購買。

再加這時代,水陸交通工具的效率,都較低下。儲藏儲存技術,又較落後。使得運輸過程,不僅耗時長,還損耗高。

稍稍經歷幾場風雨,這些雜糧不是黴變是發芽。食用的話,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使得雜糧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但如今隨著二輪糧食限購政策的公佈,雜糧的購買率,勢必大增。社會的糧食缺口,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無形,加速了民眾飲食習慣的轉變。

說起來,也是大明之前的糧食政策,實在太好了。

以為所有人,都應該吃白米飯、小麥粉。所以一直以來,都以官方定價的方式,讓普通民眾,買得起糧食。是有差額,也採用財政補貼的方式,降低市價。

使得很多新來的移民,都改變了從前吃糠皮、野菜、陳年舊米的飲食習慣。

現在突然讓他們放棄可口的主糧,心下肯定不願。

到底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一旦過慣了好日子,不習慣差生活了。

但不習慣到習慣,終究是一個適應的過程。

且那些移居大明的人,之前大多是社會底層的苦哈哈。論適應能力,是最強的。

之所以不習慣,主要是心裡較牴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