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移氣,養移體。一個人身份不同了,氣場也不一樣。

禮樂聲響起,天啟帝和內閣重臣出現在城頭。陳易率領屬下文武行大禮:“恭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啟帝看著長身玉立、漸有威儀的兒子,滿意地點點頭,朝身後的太監揮揮手。

太監宣制曰:“皇帝敕越王陳易就藩韶州,爾宜恭承朕命。”宣閉,陳易俯伏在地,表示接受旨意,隨後起身,再四拜到地。

禮部官奉詔從門中走出,授給陳易。陳易必恭必敬把聖旨舉過頭頂,對城頭再四拜。

城上樂曲大作,陳易起來,將聖旨交給長史官員,翻身上馬。

此時顧桓穿著一身儀衛司親兵服飾,鮮衣怒馬、腰挎寶刀,隨侍在陳易身後。

大隊人馬在城上的絲樂聲中緩緩起行,此時天還沒有全亮,顧桓騎馬跟在陳易身後,在朦朧的晨霧中緩緩走出南京城。離開城門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回頭一望,這座歷史名城、六朝古都,經歷了多少滄桑?它是那麼古老、那麼沉重。

就在此時,太陽從遠處地平線下艱難地破雲而出,金黃色的晨光灑在古老的城牆上,閃爍著一層斑駁、夢幻的光影。

“鐺、鐺……”金陵城北鐘樓的鐘聲突然響起,彷彿穿越千年時空,震蕩在顧桓的心頭。暮鼓晨鐘,這千年不變的音符彷彿宣告著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從此他將離開這個異世中的故鄉,走向未知的遠方。

金陵城外瓜州古渡,屬官的家眷、僕從、工匠們已經在此等候,會同大隊人馬一起出發。

此時雖已有海船,但考慮到海上風險不定,還是從陸路前往韶州。

越王一行數千人,此次要從鎮江渡口上樓船,沿長江一路西去,至嶽陽下船,從陸路南下,由北至南穿過整個湖南,經過險要的南嶺樂昌峽,才算是進入廣東地界,樂昌正是韶州下轄的縣。

這一路,雖然風平浪靜,但也是山重水複、千裡迢迢。

長江之上,旌旗飛揚。

顧桓站在越王身後,一起欣賞壯麗的長江風光。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越王興致勃勃,對左右臣屬說道:“孤從前看到李太白的詩,對長江風光神馳已久,如今總算親臨目睹,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左長史傅大人笑著附和:“王爺所言甚至,長江之壯麗,非親眼目睹不可形容。”

顧桓也笑著說:“我也曾聽過一句詩,‘才飲建鄴水,又食武昌魚。’心中一直對武昌魚念念不忘,殿下,咱們即遊了長江,可不能不嘗一嘗武昌魚。”

陳易忍不住笑了,說道:“如此大好風光,你竟想著吃的!”雖這麼說,也不由得流露出了少年人的好奇,打聽還有多久到武昌。

船隊又行了一日,終於遠遠望見了武昌碼頭。

此時的武昌,是中部一大繁榮城市,湖廣巡撫、總督和總兵府皆駐武昌,因此也被稱為“湖廣會城”。

一路上,陳易都吩咐大隊人馬不許騷擾地方,每到一地都只在碼頭停靠。

此時,陳易也只是命隨行的典膳所官員安排一頓武昌魚宴。

典膳正官效率很高地請來了當地名廚,全席菜餚全用魚料烹製而成:紅燒鯿魚、紅燒鮰魚、楊梅鯿魚、清蒸鯿魚、松鼠鱖魚、精燴魚圓、糖醋魚塊、抓黃魚片、拔絲魚條、清炒鱔糊和頭尾砂鍋等,陣陣鮮香誘得人食指大動。

陳易看著顧桓目不轉睛的樣子,笑道:“你們也一起吃吧!”

“臣等不敢!”顧桓和江淮等人立刻說。

“出門在外,哪有那麼多講究?”陳易溫和地笑著,語氣卻有些不容置疑:“快坐下,涼了就不好吃了!”

顧桓立刻謝恩,坐了下來,其他官員也跟著行禮、坐下。

這一路上,顧桓明顯地感覺到,陳易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不把權勢放在心上、悠閑自得的小皇子了。他在努力地做一個賢王,也學會了拉攏人心。

而顧桓,則願意配合他,隱隱也有些期待,想看看他能成長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