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就藩(第1/2頁)
章節報錯
八月,皇帝下旨, 封十一皇子為寧王, 就藩遼東廣寧府;封十二皇子為越王,就藩廣東韶州府。
這兩個地方, 都是邊疆要塞之地,本朝藩王的封地, 通常是戰略要地或經濟重鎮,有“外衛邊陲,內資夾輔”的意義。
至於南京京畿之地,歷來是沒有分封親王的, 畢竟天子家門口,萬一藩王突然造反, 那就玩笑開大了。
明旨既下,禮部即著人安排冊封大典、敕建藩王府、安排隨藩文武官員。
每個藩王府都設有長史司,有左右長史各一人,正五品。長史司下設審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寶所、紀善所、良醫所、典儀所、工正所,每個所都有正、副主官各一名。
江淮被任命為九品的長史司典簿, 主要職責是為藩王起草文書;顧桓被任命為儀衛司總旗, 也就是親王出行時的儀仗隊。
顧桓得到任命結果後非常鬱悶, 大家都是童生,年紀又小, 不可能任命正、副主官, 可憑什麼江淮是文官,他就是武官啊?他也是有心要考狀元的人啊!
難道是因為他長得帥氣、俊朗所以才被安排進儀仗隊嗎?
顧桓百思不得其解。
封藩大事一定, 十一皇子陳暄和十二皇子陳易都不用再去文華殿,文華殿就只剩十三皇子陳旬一人,一時變得空蕩蕩起來,連素來大大咧咧的陳旬都有些意興闌珊,而且過不了多久,他也要去就藩了,從此天南地北,兄弟們再難相見。
陳暄和陳易忙著準備就藩事宜。
定國公府也在為顧桓隨藩做準備。顧桓的奶兄高石與幾個長隨一起準備南下提前物色宅院、購買奴僕,賞星閣中,蓮萼和蘭英也給顧桓收拾著行李,她們是要一起隨行的。
看著大家為他的就任而忙碌,顧桓也不免産生了一絲離愁別緒,慶幸的是,顧行最終決定帶著母親一起去韶州,讓他在他鄉也能有家人。
能夠下決定離開京城繁華之地前往偏遠山區,顧行也算是把身家前途都押在顧桓身上的。
來向顧桓辭行時,顧行笑嘻嘻地說:“我想過了,三叔你行事天馬行空,將來保不準有大作為,我決定今後就跟著三叔混了!”
“好!咱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顧桓心中感動,笑著拍了拍顧行的肩頭。
送走了顧行一行人,顧桓又到紫藤別院去,安排親衛隊的少年作為他的隨從,與家人辭行,準備南下事宜。
忙忙碌碌中,時間匆匆流逝,眨眼又是一年。
臨行前夕,聞氏捧著一個盒子到了賞星閣。所謂兒行千裡母擔憂,雖然她從來不敢以顧桓的母親自居,可是母子天性,此時也不由得眼淚汪汪。
她抽噎著道:“三郎啊,你小小年紀就要背井離鄉去那麼遠的地方!姨娘越想,這心就越像刀割一樣,嗚嗚……”
顧桓心中一酸,看見房中沒有其他人,迅速跪在地上磕了個頭,不等聞氏攙扶趕緊站了起來,說道:“姨娘,古人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兒如今隨越王就藩,將來輔佐王爺保國安民,是做正事,姨娘不必傷懷!”
聞氏摟著顧桓,抹著眼淚,又哭又笑:“三郎如今有出息了,姨娘本該高興才是,只是一時不忍才傷心落淚。這韶州是偏遠瘴癘之地,你要學會照顧自己。”
“姨娘放心,高石哥哥不是來信說了吧,已經購置了一套三進的宅子,僕從也安排好了,我這一去就是當家作主,不知道多自在呢!”顧桓笑著安慰聞氏,用手帕給她拭著眼淚。
聞氏慢慢收了眼淚,拿出那個小盒子,說道:“看姨娘糊塗的,光顧著說話,都忘了來意了,這是給你的。”
顧桓開啟一看,只見是一疊整整齊齊的銀票,恐怕有上千兩。
聞氏一個良妾,一個月的月銀是十兩,就算加上四時節令的賞銀,這一千兩銀票,也不知道要攢多久。
顧桓連忙把盒子推回給聞氏,說:“姨娘,父親給了我出門和安家的銀子,老夫人和夫人也給了儀程。到時候領了職司,自有月俸,不缺錢使,你留著吧。”
“三郎,正所謂窮家富路,出門在外,多準備些銀子總是好的。這是姨娘的一點心意,你就收下吧。姨娘在這府裡,吃的用的樣樣不缺,就是攢下錢來,將來還不是你的。”聞氏的態度堅決。
顧桓還待推辭,見到姨娘眼眶一紅,又要哭的樣子,只得連忙收下,說道:“我去了韶州,有機會也會打發人送信回來,姨娘若有什麼難事,也打發人送信給我。”
捧著這個小盒子,卻覺得沉甸甸的,有如千斤之重般。
聞氏撫摸著顧桓的頭,一一點頭答應,雙眼緊緊凝視著他的臉,像是怎麼看也看不夠一般。
天啟十六年四月初八,黃道吉日,宜出行。
皇城正陽門外,越王陳易穿著玄衣纁裳站立等候,外衣上織著山、龍、華蟲、宗彜、火等圖案,腰束革帶,系金鈎苾、玉佩,全副親王裝束,稚氣尚存的臉上,此刻滿臉凝肅,隱隱有了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