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封藩(第2/2頁)
章節報錯
顧璉已經答應他,在他離京時,帶著狙殺隊的十幾個少年一起走。
這些人,以後將成為他的第一批部曲,與他一起出生入死。
顧桓將隨十二皇子就藩的訊息傳出,昔日求知堂的好友和文華殿的同窗們與他相約遊莫愁湖賞荷,算是提前踐行。
夏日去莫愁湖賞荷一直是京城人的一大傳統,這裡有全金陵開放最早的荷花,雖然莫愁湖的荷花沒有玄武湖那麼廣闊,卻也有400餘畝,此刻或粉或紅或白,競相爭妍,蔚為壯觀。
而和玄武湖相比,莫愁湖亭臺樓閣相互輝映、荷花綠柳相互映照,彼此相得益彰,給人一種極其清涼舒暢的感覺。
錦衣華服、環佩叮當的公子們搖著摺扇,站在荷花池水榭裡,看著一望無際的荷花,嗅著空氣中淡淡的荷花清香,只覺得心曠神怡,炎炎暑氣似乎也消散了許多。
“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無。”顧桓走在前面,看到賞荷亭兩側的對聯,笑道:“來到莫愁湖,果然連煩惱憂愁都消散了許多。我們今日是來對了。”
韓文瑄遙望著接天蓮葉、垂柳依依,也不禁感嘆:“湖柳如煙,湖雲似夢,湖浪濃於酒。此景當浮一大白!”
顧桓笑道:“喝酒盡有,只是別作詩!”
韓文瑄有些哭笑不得,說道:“你可真會掃興。”
一旁的江淮笑道:“此情此情,不作詩怎麼行!我們作詩,你若不願,就給我們抄錄好了!”
顧桓自嘲地笑了笑,說:“好!想來我也只有這手字見得人了!”,又對江淮說:“我聽說你也要隨殿下就藩,我這心裡啊,既高興又難過。”
“這可怎麼說?”眾人都好奇地看著顧桓。
顧桓搖頭晃腦地說:“高興嘛,自然是他鄉有故知了。至於難過……我本想著,去韶州院試能大出風頭,可是一聽到你要去,就知道我沒戲了!”
此話一出,眾人都哈哈大笑。江淮心下也舒坦,畢竟他少有才名,自視也頗高,顧桓雖是說笑,卻是暗暗捧了捧他。
顧桓看著江淮面帶喜意,微微笑了笑,總要和未來同僚打好關系嘛!
十二皇子的四個伴讀中,孔貞明是孔聖後人,又有個在禦前行走的父親,自然前途無量;魏倫是長公主的兒子,年紀輕輕過了府試,在一眾宗室勳貴中也算難得了。
只有江淮,雖是伯府公子,卻是庶孫,將來他祖父一去,他父親就是旁支了,何況他只是一個庶子,前程只能自己去掙。
說起來,處境倒和顧桓有些相似。如此一來,他對顧桓倒有些惺惺相惜了。
詠荷的詩,歷來做得人多,眾人引經據典,倒是熱鬧了一翻,只是照顧桓來看,沒有一首比得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正因珠玉在前,他才興致缺缺。
與他同樣不擅作詩的,還有求知堂中的族侄顧行。
此時他走到亭邊,挨著顧桓坐著,笑道:“三叔此去嶺南,倒是可以和二叔團聚了。兩年不見了,我倒怪想他的。”
顧桓笑道:“有機會,自當去廣州府探望一二。”
顧行嘆了口氣,說道:“你們一個個地走了,我卻不知道做什麼好了。”
他素來讀書不行,不過為人機變,在學堂裡人緣甚好、訊息靈通,此時也隱隱感到定國公府風雨飄搖,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也不禁對自己的前途迷茫了起來。
顧桓看顧行神情蕭索,心中一動,說道:“你不如隨我一起去韶州?”
顧行聞言也有些心動,猶豫道:“你知道的,我家裡只有我和寡母,我是不能一個人走的……你待我好好想想。”
顧桓點點頭,說道:“我的奶兄高石下個月就帶人提前去物色房子,先安頓下來,你若去,不如就和他一起去。”
“你不是住在王府?”顧行疑惑地問。
顧桓笑了笑:“當然要有自己的房子住得才自在!”
嘿嘿,說起來,去韶州也不是沒有好處,他這不是可以當家作主了嘛!
人生地不熟的,正需要人幫襯,若是這個大侄子肯一起去,那就真的再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