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目前僅僅處於試行階段的禮賓宴席制度並不是提高花銷的制度,不是什麼“奢侈消費”,恰恰相反,它是一種節約開銷的制度。

如果能在大餐之中,透過提供規定種類的食品降低庫存損耗,那麼因此造成的物資浪費和空間浪費就可以降低。

由於節省了精通額外的數十道菜的時間,因此一線廚師的人工成本和培訓成本會大幅降低,廚師也可以更輕鬆、更熟練地在更多的備餐時間裡工作。特殊情況下的特殊菜品只需由廚師長或者有經驗的自身廚師負責即可。

受到條件限制主要是相關農副產品的國內外供應鏈沒有完全打通),因此這次禮賓宴席的制度化只是開始,以後會不斷的隨著時代而發生變化。

——魏思齊,1984.1】

然而,突然拜訪別人住處能停留的時間一般都是短暫的。

汪霖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趕緊把書放回原位,隨後請劉曉茉帶自己去食堂。

“你想去看備餐過程?”

汪霖沒想到劉曉茉立刻就能猜到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帶著極大的詫異點了點頭。

“現在是下午三點三刻,能專門去看的只有備餐工作。我帶你去吧。江舟,抱歉,打擾你了。”

“沒事的,曉茉小姐。”

隨後,江舟目送著他們二人離開公寓樓。

……

用了近半小時觀看完近乎完全工業化的流水線備餐過程後,汪霖大受震撼——從廚師魏思齊的廚藝到其他人的著裝,再到後廚的備餐過程。

這時,他對“工業化的秩序”有了新的瞭解。

“我們研究所的廚房目前只做到了明廚亮灶。雖然沒做到醫學層面的最低無菌要求,但已經做到了流水線作業,爭取在有一批穩定的廚師團隊之後,開始建設潔淨廚房……”

劉曉茉的介紹讓汪霖加深了一個印象:希羽組研究所與這裡之外的其他中國人所在的中國其他地方完全是兩個世界。

“怎麼了,你原單位的食堂不是這樣嗎?”

見劉曉茉的困惑並非作偽,汪霖搖了搖頭,接著說道:“即使是國內那些生產肉製品和罐頭的重點企業的職工家屬,都沒有這邊的同事們吃得好。我相信在其他單位工作過的同事也是這麼認為的。”

說到這裡,汪霖想了想後,反問道:“曉茉博士,請問您在歐洲有見過這樣的廚房嗎?”

“非常少見。這裡的標準可以算是國際範圍內都領先的。”

劉曉茉一邊說著,一邊指著食堂門口的四塊塑膠展板——其中一塊的最上方用大號字型寫著“希羽組研究所清潔廚房建設標準”“‘五淨’廚房建設標準”“1984年1月6日版”,剩下的空間被正文內容和兩張附表填滿。【1】

待汪霖以及數分鐘後獨自來到這裡的于思遠先後讀完四塊展板上的文字,劉曉茉留下了一句話:“我相信這不是你們今天第一次感到茫然,也不會是今天的最後一次。”

劉曉茉隨即轉身離開,只留下兩名剛入職的男青年原地發呆。

這天的晚餐期間,劉曉茉拉著劉曉涵特地坐在正一起吃飯的汪霖和于思遠對面。

看著兩名新同事一臉驚恐的地看著自己餐盤裡的晚餐,劉曉涵解釋道:“你們不用怕,這不是這輩子的最後一餐。過兩天就要執行新的暫行禮賓宴席制度裡,就包含這幾道菜,前幾天做過一次,今天再面向整個研究所進行一次實驗。我和堂姐也要吃的。放心,味道不會差,只是要了解多數人的口味而已。”

於是,于思遠和汪霖在這天晚餐期間,僅僅用二十分鐘就分別把所有菜吃了兩人份和三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