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總督府後,趙新和鄧飛稍事休息,便叫上王遠方開了個碰頭會。

對於巴城,他目前最關心的就是三件事,公共健康、軍事和貨幣體系。至於橡膠的事,因為其生產週期至少在5至6年,眼下還都在育苗階段,自有民政派來的技術員負責。

趙新之所以把公共健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為本地的蚊子實在太多了,由此引發的瘧疾流行每年都會奪走大批生命。荷蘭人在的時候,巴達維亞就有著“歐洲人墓地”的綽號;而居住在城外的華人則因為環境髒亂差,周邊沼澤又多,每年都有數千人死於瘧疾和其他傳染病。

在瘧疾的肆虐下,十八世紀巴城華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可即便如此,每年仍有大批華人從閩粵渡海而來,尋求溫飽。

面對這種情況,當時負責醫療的洪濤在和鄧飛商量後,採取了一系列手段以改善這種局面。

首先是洪大夫根據另一時空的《瘧疾防治手冊》,從傳播媒介和臨床表現入手,節選了其中容易理解的內容匯成《防疫須知》,然後便在唐人街人流最密集處架設了廣播喇叭,找了部隊裡疍戶出身計程車兵,將須知上的內容用漳州話錄了音,每小時迴圈播放一次。

這招一下就把所有華人給震住了。在他們看來,北海鎮的老爺們居然能攝取人聲,真真是法力高強,難怪荷蘭人敵不過。不過由於播放的頻率太密,而且錄音的那人說話乾巴巴跟催眠一樣,音量又大,才過了幾天就把好多商戶煩的不行;要麼聽著聽著就打起了盹,要麼買東西討價還價必須得扯著嗓子嚷嚷。

唐人街上的商戶和住家實在受不了,便一起跑到軍管會求大老爺大發慈悲,饒小民一命。洪濤隨即改為每兩小時播放一次,又在每次開播前新增了諸如《霹靂布袋戲》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歌仔戲,這下廣大聽眾們的抱怨立刻就沒了。

多新鮮啊,這可是白聽戲文啊!巴城以往那可是大戶人家辦喜事和過年才能聽的到。

在做好宣傳的同時,鄧飛那邊動用了一個排的駐軍,又讓江阿生幫著僱了兩百名華工,帶上兩臺抽水泵,先清理城外離的最近的幾處沼澤,以減少蚊蟲繁殖的源頭。然後對唐人街上的排汙溝渠進行全面清理疏通,還建了幾處公共廁所,設了垃圾傾倒點。

一開始華人對公廁還挺好奇,議論大老爺們居然連茅廁都管。誰知接下來新的法令又出臺了,考慮到本地華人貧苦,沒什麼錢,於是軍管會勒令,任何人當街隨意大小便,亂丟垃圾,只要被巡街人員發現,一律掃大街三天。要說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最後一條,告發的獎勵五枚銅板!

這一手可把大夥給整怕了,但凡誰要走在街上提提褲腰帶,都得有幾十雙眼睛盯著不放。有一段時間裡,巴城內外掃大街的人密密麻麻,總共得有小兩百人,那地面乾淨的就跟狗舔的一樣,連根草都看不到。

在做好宣傳的同時,軍管會開始向巴城的華人提供福利,根據各家人頭和睡眠情況發放蚊帳。之所以會免費發,主要是這玩意是趙新從另一時空的廠家批發來的,滌綸材質,舒服透氣,便宜好用。此舉轟動了整個巴城,即便那些有錢的大戶也是瞠目結舌,想不到北海鎮竟豪奢至此!

雖說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用於遮蔽蚊蟲的紗帳,可真正好用又透氣的都是絲織品,也叫絲羅帳;貧苦人家別說用了,見都沒見過。再說了,窮人的身子哪就那麼金貴呢,被蚊子臭蟲咬兩下那不是很平常?

然而現在軍管會的大老爺們說了,不行!睡覺必須用蚊帳,誰要敢偷偷藏起來不用,掃大街,告發的獎勵5枚銅板......

之所以會免費發蚊帳,還是考慮到本地大多數華人的收入水平。荷蘭人統治時期,對所有來巴城的華人收取“入境準字費”43.5鍅(一鍅是40枚荷蘭銅幣),另外還要按月收取人頭稅25~35鍅不等。要知道渡海而來的華人大都是窮困潦倒,不得已才出海謀生。結果到了巴城一下船就得給12.35枚西班牙銀元,合八兩七厘白銀。

雖然荷蘭人一降再降,但付不起而去借貸的大有人在,由此也導致辛苦好幾年,連欠債都還不清,更別說娶老婆了。另外在本地種植園工作的華工一年到頭都見不到現銀,只有在離開的時候,才能根據賬簿記錄提現銀,所以手頭也是沒錢。

當然了,對於那些有錢的富戶,軍管會這裡也提供了不同顏色和款式的蚊帳,想要得掏錢買!

除了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軍管會還要建立巴城的公共醫療系統。本地的荷蘭神父在戰後都被強制驅逐,洪濤索性那座荷蘭人大教堂改成了醫院,一方面對兒童和重症患者進行隔離救治,一方面又對江阿生和幾名本地坐堂醫生進行了初步培訓。

如此一連串手段使下來,過了半年,整個巴城的衛生狀況逐漸變好,水源汙染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再加上大量特效藥的使用,極大的降低了瘧疾在巴城的致死率。到了去年下半年,爪哇其他地區的華人、爪哇人、英國人、西班牙人、甚至是荷蘭人也有專程來巴城看病的。

傳染病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降下來了,華工們因遭受疾病折磨而使用鴉片的情況也隨之減少。除此之外,軍管會嚴令各國商人不得向巴城販賣鴉片,各種植園也不得向華工銷售鴉片,違者一律沒收船上貨物或是種植園。對於那些成癮者,洪濤則安排了一座宅院作為戒毒所,進行了強制戒毒。

去年年底,當鄧飛和洪濤坐船回北海鎮的時候,巴城碼頭數萬人雲集,各家扶老攜幼前來送行,那些被洪大夫親手救治的人家甚至長跪不起,搞的北海鎮眾人也跟著感慨萬分,涕淚長流。

等到了王遠方接任的這一年裡,軍管會除了繼續向窮苦華工和本地爪哇人提供低價醫療,同時還將大批的清涼油、風油精和花露水投放到市場。因為清涼油的售價才3個荷蘭銅幣,導致巴城老百姓如今人手一盒清涼油,沒事就抹幾下;而有錢的人家無論男女都愛用價格更貴的風油精和花露水,每天把自己都弄的噴香噴香的。

很多中藥堂在拿到清涼油的實物後,都曾試圖仿製,奈何本時代除了北海鎮,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凡士林和石蠟,因此一直不能解決因油性物質揮發而導致的表面龜裂、塌縮現象。當然也有的藥房自行新增了天然蜂蠟,不過這也導致了成本大幅攀升,無法和北海鎮的低價產品抗衡。這也是之前檳榔嶼的辜禮歡為什麼想成為清涼油和風油精的代理商。

總之,北海鎮這兩年透過取消VOC時代各類苛捐雜稅來鼓勵移民和生育,再加上各種各樣的防疫手段,不光獲得了本地華人的支援,在爪哇各地也贏得了不錯的名聲。當然,荷蘭人除外。

談完公共健康,三人接著就談到了軍事問題。

從去年8月開始,軍管會先後從閩粵移民中招募了六百多人,又從金蘭灣基地徵調了兩百名會安兵,加上巴城原有的一個連,勉強湊夠了一支千人的武裝力量。問題是巴城可不單是一座海港城市,還包括了周邊的大片種植園。眼下就這麼點人,既要防守巡查近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還得分出一部分人維持城市、港口和種植園的治安,絕對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相對於陸上三面皆敵的態勢,北面港口和海上的安全倒沒太大問題。一是在港口東西兩側新修了兩座炮臺,總共配備了十二門75毫米長管岸防炮;二就是由鄭文顯率領的三艘機帆船組成的艦隊,目前主要為華商運送貨物和移民的船隊提供從金蘭灣到巴城的護航任務。

周邊的幾個蘇丹國這兩年藉著看病的事也私下派人來聯絡過,但那也只是探聽虛實,瞭解實力。要是北海鎮實力不足,各家蘇丹也不介意在VOC的率領下組成聯軍,打完北海鎮分一杯羹。

先前在巴黎的時候,鄧飛在出席英國駐法大使舉行的晚宴上,曾見到了聯省共和國駐法國的大使,不過當時對方根本沒搞清“共和中國”和北海鎮的關係。等荷蘭人明白過味兒的時候,“聖殿堡事件”爆發了。

“......這兩年來,荷蘭人對各蘇丹屬國,尤其是萬丹和控制的很嚴。根據我們獲得的情報顯示,荷蘭人以前還只是派司法官,插手內政。可他們從去年7月,就已經向咱們周邊的三個蘇丹國都派了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