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阿妙回鄉(第2/2頁)
章節報錯
石川村任看著一身漢人衣冠的阿妙,心中不免生起感慨。這些年他父親和江戶那邊費勁心思的討好趙新,美貌女子送了沒有一百也得有八十,偏偏那位連見都不見,全都退了回來,反倒是一個高崎藩破落武士家的女兒被他視若珍寶。
當阿妙看到那架內外閃耀著熠熠金光的乘物時,不禁停住了腳步,心說這也太奢靡了。正在遲疑間,石川村任在一旁微笑道:“妙姬不必介意。趙王殿於本藩有大恩,您又是趙王的家人,地位如同天朝的公主。主母特意讓人從庫中取出,供您乘坐。”
一旁的李文清也道:“妙姑娘,這裡人多眼雜,不宜久留,有什麼等到了青葉城再說。”
阿妙點點頭,謝絕了兩名侍女的攙扶,徑直上前探身坐進轎子。多福一看,哧溜也跟了上來,一名侍女心說哪來的野貓,正要呵斥驅趕,阿妙用日語道:“讓它上來,它是跟著我的。”
幾名侍女聽了都有些驚訝,心說怎麼出趟門還帶只大肥貓啊?
當天下午,阿妙一行便抵達了青葉城,住進了曹鵬的家裡。女主人林三月還是頭一次見阿妙,因為顧忌趙新,說話便有些小心翼翼。不過到了第二天,隨著瞭解加深,三月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嫻靜似水的女孩,說話也隨意了不少。
第二天下午,於定夫人在二之丸的後宅設茶會招待阿妙,陪同的也都是藩內大佬家的女眷。眾人對這個一身漢服打扮的姑娘很是好奇,但又不敢多問。倒是於定夫人看到阿妙眉眼未開,知道她還是處子之身,很是驚訝。
難道那位趙王殿只是把她當妹妹?早知如此,幾年前便該讓伊具守代吾兒向趙王求親,迎為正室。
於定夫人純粹是瞎感慨,要知道伊達重村一老早就給兒子定了親,元服當年就成親了。而那位小媳婦就是被大火燒死的前任關白鷹司輔平的女兒,也是鷹司家唯一的後人。
阿妙去喝茶了,留在家裡的多福沒了人管,便開始禍禍曹鵬家的花園。它一開始還東嗅嗅西聞聞,沒一會兒就撲蝴蝶,爬樹上房,甚至把一株玉蘭花的樹枝都給弄斷了。曹鵬得知後氣的不行,他憋著火用小魚乾引誘,等多福靠近便一把薅住它的後脖梗,甩手照著屁股來了兩巴掌,他才不慣著這貨呢。這下多福算是老實了,不過從這之後,它只要看見曹鵬就跑。
在青葉城停留了兩天,仙台藩這邊諸事準備妥當,於是阿妙便在數十名藩士、侍女和警衛營人馬的聯合護送下啟程,順著奧州街道南下。這一次,她說什麼也不坐那頂奢華乘物了,換了一頂從石川村文家借來的法仙寺駕籠。
李文清和陳二丫等人都是騎馬。得虧這幾年仙台藩從北海鎮買了不少蒙古馬,用於改良本地馬種,要不他們就只能騎那些跟驢一樣的南部馬了。
兩天後,一行人來到了福島南部的郡山宿場,見到了已經在此等候了兩天的幕府使者和幾名嚮導。
“李大人,這是幕府出具的通行文書,憑此沿途各藩關卡無人阻攔。一應住宿和糧米供應也會有人安排。”使者說完又對李文清示意地上跪著的兩個山民打扮的傢伙道:“此二人便是嚮導,他們對前往高崎藩的路極為熟悉。”
李文清接過文書開啟掃了兩眼,一抱拳道:“承蒙關照,多謝了!”
話說阿妙的故鄉在高崎藩,那裡是幕府的地盤,所以保駕護航討好北海鎮這種事仙台藩是不可能吃獨食的。江戶方面得知後,也是召集家臣商討,又和仙台藩來人討價還價,期間多次不歡而散。
德川幕府的意思是你仙台藩把人送到白河藩的北部關卡就行,後面的事就由幕府操辦了,等祭掃完畢,我們會把人送回江戶,然後從橫濱港上船。
仙台藩說別扯淡了!這不可能,妙姬是趙王殿的親眷,地位非同小可。何況我們早都跟曹大人說好了,這事就得由我們負責,必須從頭跟到尾,你們只需要知會沿途各地,讓他們提供飲食馬料就行。
幕府方面說想得美,你們這是要藉機刺探我方情報,絕無可能。
仙台藩使者冷笑,說就你們那幾座破炮臺,我方早就摸得一清二楚,誰稀罕刺探啊!
幕府使者說既然你們要派人跟著去高崎藩,那就必須承認幕府是天下之主,薩摩藩過去這麼多年了,也該有個說法了。此外巴拉望島我們也要分一杯羹。
仙台藩使者說我呸!你們夥同島津家毒害本家前任家主的事怎麼算?!
自仙台藩決定為家主伊達重村報仇,聯合北海鎮征討薩摩藩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已經違反了幕府制定的《武家諸法度》,成了叛逆。
“馬牛沼之戰”後,雙方雖然在北海鎮的主持下暫時恢復和平,可德川幕府根本不敢放心,於是調集重兵和民伕,在白河藩、會津藩和長岡藩的邊界上修建哨所關卡,設定了眾多隱蔽的炮臺,將從北海鎮買來的部分12磅炮佈設於此。仙台藩自然不甘於人後,他們在須賀川一帶也是哨卡重重,修建了數座炮臺。
雙方僵持不下,最終還是得知情況的曹鵬給瞭解決方案。都別扯淡了,就是個回鄉祭掃,弄得跟天朝視察島國領地似的。你們兩家的人我們誰也不要,進了白河藩,幕府這邊派兩個嚮導就行,什麼護衛儀仗全都不需要。真要路上遇到毛賊,隨行的北海軍可不是擺設!
實際上曹鵬也是一肚子壞水,明顯在拉偏架;仙台藩派人護送沒問題,德川幕府想操辦就不行。可德川幕府敢跟仙台藩叫板,卻不敢跟北海鎮炸刺兒。
老中首座松平信明得知後也懶的再爭,乾脆同意曹鵬的方案;反正我吃不著,你也別想吃。他隨後幕府的名義知會沿途各藩,又出了份通行文書,讓使者帶了過去。
山駕籠功能和爬山的滑竿差不多,有人抬著走山路。宿駕籠則是用於驛站城鎮之間運送旅客,因為江戶時代的驛站叫“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