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峰對此的解釋是,北海軍在西爪哇的戰事目前正在緊要關頭,再有一個月就能見分曉,目前實在調不出兵了,希望法國人再堅持堅持。我這次帶了兩千發炮彈和六門12磅炮,再援助你們三十名炮兵,夜裡你們派人過來全都帶走。此外這次所有的武器彈藥全都半價,權當友情支援。

他最後虛情假意的說,不要著急不要著急,堅持就是勝利。

法軍指揮官克萊門特上校心說你說的真輕巧,自己手下攏共不到2000人的兵力,城外可是有一萬英軍呢!

他不知道的是,趙新早就跟路易十六的妹妹伊麗莎白夫人以及前任總督勒克萊爾達成了秘密協議,本地治理以後得歸屬路易夏爾並向其效忠,這次要趁著英國人圍攻的機會,讓那些共和派死硬分子全都死乾淨。

問題是帕扎亞賴的地方並不大,真要是來了幾千人,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肯定會發現。是以丁國峰從巴城帶走的數千僕從軍當時全都在馬六甲城外的密林中隱蔽待命,只要他一聲召喚,立刻上船出發,不出一週就能到。

克萊門特無奈,只得悻悻的回去了。不過對他來說,眼下能有武器彈藥支援就很不錯了。尤其是北海軍的12磅炮彈,在之前的攻防戰裡可是發揮了大作用,讓城外的英軍吃夠了苦頭。

從7月28日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軍隊便抵達了城市外圍,並在能俯瞰整座城市的紅山上建立了陣地。在投降要求遭到拒絕後,英軍的第71和第74步兵團所組成的分遣隊發起佯攻,並在7月30日佔領了城鎮南面的陣地。

英軍指揮官佈雷斯韋特上校的計劃是將防

御較弱且地面較乾燥的東北角作為主攻方向,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城市的西部和北部構築炮臺,但是天不遂人願,一場瓢潑大雨讓他的計劃受阻。在這期間,法國人用自己的24磅炮和北海鎮提供的12磅炮對英國人進行猛轟,導致英軍施工人員損失慘重。

到了8月12日,克萊門特上校將北海鎮賣給他們的十二門12磅炮全部集中到了城市北部,對著英軍的炮臺工事和戰壕實施持續不斷的打擊,甚至連英軍總工程師喬治.莫爾中校也死在了炮火之下。

這年月歐洲各國炮兵所使用的炮彈大同小異,主要是實心彈、葡萄彈、罐裝霰彈、以及各種分射彈。至於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開花彈」,由於這年月的黑火藥還不具備高爆威力,所以其作用只是震盪而非碎片效應,且射程僅有幾百米。

而北海鎮12磅炮所用的炮彈則是與眾不同。整顆炮彈的圓形彈殼由鋼製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彈壁更薄,從而攜帶更多的霰彈和爆炸火藥,在頂部裝有一個手動調節的時間引信,爆炸藥的裝藥位於炮彈底部。發射時位於炮彈頂部的時間引信被觸發,隨後傳送到引信底部的爆炸藥,引爆後將鋼外殼擊破並釋放霰彈。

說白了,這玩意其實是仿自另一時空英國人在1852年改進的「榴霰彈」。該炮彈的早期型號已經在九年前由一名叫「S」的皇家炮兵中尉發明,而歷史上英軍直到1804年在蘇利南的戰爭中才正式使用。

另一邊,英軍雖然損失慘重,可指揮官雷斯韋特上校早有心理準備,炮臺是無論如何也要建起來,反正印度僱傭兵的命不值錢。到了8月21日,大批土著僱傭兵頂著法國人的猛烈炮火,終於將被稱為「皇家炮臺」的主炮臺修築成功,第二天上午,英軍的24磅長炮向法軍開火還擊。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英軍在城外的兩座炮臺一發威,法國人當天就頂不住了,第二天干脆投降。而在本時空隨著兩千發北海鎮的炮彈被運進本地治理,英軍的悲慘處境還遠未結束。

之後的十幾天裡,由法軍和北海軍的炮兵組成的十八個炮組大發神威,一邊和英軍的兩座炮臺對轟,同時還對英軍的外圍陣地實施密集炮擊,讓英軍的傷亡數字從四百多人擴大到了一千多人。

英軍指揮官佈雷斯韋特上校此時已經是騎虎難下,出發前他可是雄心勃勃,真要灰溜溜的回去那可太丟人了,所以只能咬著牙硬撐,並請求馬德拉斯方面支援更多的火炮。

丁國峰在時刻關注本地治理的戰事進展同時,透過已經能用普通話交流的阿里王子向蒂普蘇丹傳信,他打算讓對方在一個月後出兵。

蒂普蘇丹對此求之不得,要知道去年結束的「第三次英邁戰爭」讓他倍感恥辱,憤憤難平。當從兒子口中得知北海軍將會大舉出兵痛擊英國人的計劃,立刻就開始了總動員,其中北海鎮為邁索爾訓練的三千名新式陸軍將是他對付英國人的主力。

他意在透過這一仗,將割讓給英國人的馬拉巴爾、塞勒姆、貝拉里和阿南塔普爾四個地區全部收回。

另一邊,位於邁索爾王國西北方向的孟買總督府得知蒂普蘇丹的動向後,立刻派船向馬德拉斯方面通報,然後便聯絡北方的馬拉塔人準備出兵;而馬德拉斯總督府在幾天後得知情況,也派出使者聯絡海德拉巴方面,請求對方出兵。

正在加爾各答的康沃利斯聞訊後大吃一驚,他敏銳的察覺到邁索爾的蠢蠢欲動,肯定和北海鎮脫不了干係,而本地治理的久攻不下也是重要原因。他隨即坐船前往馬德拉斯督戰,同時命令佈雷斯韋特上校務必須要在9月底之前拿下本地治理。

到了這時候,除了正在交戰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法屬印度,德干三大政權和北海鎮都在摩拳擦掌,一場將波及整

個南亞次大陸的戰火已經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