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南亞戰火(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趙新回到北海鎮後,第二天晚上便和汪中他們開了會。與會的人不光有談判組成員,還有參謀部、民政和測繪部門的相關人員。
跟李朝談判這事可不只在談判桌上論輸贏,還涉及了之後雙方重新勘界、駐軍、圖門江航道、以及跨境墾荒的李朝百姓如何處理等諸多問題,實際操作起來極為繁雜,沒有個一年半載的根本完不成。
北海鎮29人委員會在先前曾有個決議,那就是對琿春的那些過境墾荒的李朝百姓,要麼就強行遣返;要麼就按趙新的計劃送去西伯利亞。反正圖門江北岸是決不能留,否則哪天又要說這裡是他們的,那裡是他們的。
大家之所以有這個決定那可是有歷史教訓的。所謂癩蛤蟆砸腳面,砸不死你噁心死你。
在另一時空的十九世紀中後期,李朝遭遇了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大量流民越過圖門江,潛越至江北富饒而空曠的琿春轄區內墾種,進而定居,逐漸在江北形成了聚居區。
光緒七年(1881)的十一月,滿清令李朝在一年之內「刷還」非法墾居的百姓,但李朝墾民大多不肯回國。誰知到了光緒九年,鍾城府的越境墾民突然上書鍾城府使,稱圖門江北岸不是中國疆域,而是李朝之地。
在之後的「乙酉」邊界談判中,李朝使者更是說什麼兩國分界線是更北部的「土門」不是圖門江;事實上連他們自己都很清楚這個說法有多荒謬。
界務談判結束後,談判代表李重夏以「別單」形式將自己對於「兩江說」的真實認識上奏於朝鮮高宗王。由於李重夏的闡釋,加之始終找不到有力證據,朝方不得不自行放棄了「兩江說」。
然而到了1897年之後,那個在日本人扶持下搞出來的「大韓帝國」無視兩國的邊界談判成果,再度丟擲了「土門」非圖們江,並由此引發了所謂的「間島問題」,一直鬧騰到了二十一世紀。
對於未來和李朝的邊界劃分問題,趙新的態度是堅持西段邊境線不變,中段和東段向南推的原則。
簡單說,西段還是以鴨綠江干流中心線作為邊界;在中段上,不再以圖門江和鴨綠江的源頭作為兩國分水嶺,而是要向南推進到鴨綠江的支流建川溝、圖門江的支流洪丹河南岸一線。這也就是說,以後無論是長白山還是小白山,甚至是三池源,都跟李朝再無關係;在東段,茂山地區全部收回,北部則是以羅端山主峰為分水嶺,將北部的雍大城、穩城、美賤鎮城和循鎮城收回。
如此一來,圖門江在中下游被分割成了幾段,而茂山和北方四城就成了北海鎮在圖門江南岸的飛地。
汪中和劉臺拱等人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他們覺得這麼做的話,李朝恐怕要被逼瘋,而且雙方今後在邊界上肯定會摩擦不斷。甚至連沈敬丹也提出,這麼做必然會影響今後的雙方邊貿。
趙新滿不在乎的對在座眾人解釋道:「茂山的鐵礦儲量極高,必須控制在我們手裡,這是多年前就已經確定的目標。至於收回北方四城是要給他們一個教訓,同時讓他們無暇覬覦北岸的領土。李朝用了五十年的時間侵吞圖門江下游南岸,咱們就能用二十年造成既定事實。只要我們自己不腐朽,他們絕不敢在軍事上發動挑釁。
再者,等北海軍推進到盛京,貿易上他們只能依靠我們,以後廢除了宗藩體制,對李朝來說也是件好事,朝貢的沉重負擔沒了。不管是鴨綠江的邊貿還是圖門江的邊貿,對我們連個小指尖都算不上,可對他們卻是很重要的。只要控制住武器和鋼鐵製品的輸出,量他們也翻不出花來!」
眼下已經是1793年的年末,整個東北大地再次進入了千里冰封的平靜期。與談判桌上的唇槍舌劍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北海軍在南亞和婆羅洲的戰事正打的如火如荼。
首先是在印度方面,從6月間開始的英國人圍攻本地治理的戰爭,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原本只是「法國大革命戰爭」東方戰場的序幕。這場波及到東方的戰爭前後持續了九年,各交戰方在紅海、印度洋和東印度群島各處大打出手,最終以《亞眠條約》收場。
而結果就是英國人得到了斯里蘭卡,失去了法國人支援的蒂普蘇丹也在「第四次英邁戰爭」中死於巷戰。至於歐洲那邊麼,地球人都知道,拿破崙成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第一執政,向著歐洲霸主的寶座邁進了一大步。
然而在本時空由於北海鎮的正式下場,使得本地治理的戰爭打了四個月都沒結束,只不過法國人已經從主角變成了陪襯。
當初丁國峰抵達印度的時候已經是8月中旬了,他的到來讓英國東印度公司總督康沃利斯緊張萬分。
作為海軍少將,康沃利斯深知英國海軍在孟加拉灣海域的力量非常薄弱;在擔任封鎖任務的船隊裡,「密涅瓦」號護衛艦是唯一的現役軍艦,其他四條全都是商船。欺負欺負法國人跟荷蘭人對他而言不在話下,可面對北海軍氣勢洶洶的五艘大船,康沃利斯實在沒有挑戰的勇氣。
不過好在之前的海上封鎖很成功,法國人的補給船被俘獲了三艘後,已經不敢再來了。現在他唯一擔心的就是北海軍會從陸地上對本地治理提供支援。
康沃利斯很快就派出了使者前往帕扎亞賴,在見到丁國峰後,對方表示英國東印度公司無意與北海鎮進入敵對狀態,希望能保持良好關係。就算他們佔領了本地治理,一樣會尊重並確保北海鎮在帕扎亞賴的權益,甚至還會贈送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丁國峰心說滾你的蛋吧,老子這次就是來你們這幫雜碎添堵來了!其實依他的性格脾氣,要不是趙新提前交過底,他敢直接滅了英國人的艦隊,然後再去炮轟加爾各答港。
得知北海軍艦隊的到來,法軍指揮官普羅斯珀德.克萊門特上校大喜過望,他以為艦隊也帶來了地面部隊,親自帶人過來聯絡。誰知到了帕扎亞賴一看,發現才來了三百名北海軍陸軍,不由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