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 紅旗漫卷天山雪(第1/2頁)
章節報錯
1793年9月19日,就在北海鎮新科舉考試的第二天,遠在數千公里外的科布多城內,一場極為重要的軍事會議召開了。
還不到上午九點,北海軍西線部隊的五十多名營級以上軍官和參謀們,便陸續來到了科布多城軍管會大院中的一間會議室內。
這裡位於科布多城內的西南隅,以前曾是科布多參贊大臣的衙署。而開會的地方就是被改造後的衙署二堂,坐北朝南,面開五間,足夠寬敞。
當參會軍官全部到齊,一切準備就緒,隨著門外值班軍官高呼一聲“立正”,劉勝和範統在四名警衛的跟隨下,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
兩人先是和與會的軍官們打招呼交談,而軍官們也都笑著敬禮寒暄,會議廳內的氣氛熱烈而又自然。等眾人相繼落座後,值班軍官裡裡外外的環視了一週,隨即向範統點頭致意。
“所有人安靜!”範統起身宣佈會議開始,屋內也漸漸平靜了下來。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一次重要會議,來的有西線部隊各旅長、團長、營長和作戰參謀。我提醒各位注意,除了會後下發的正式命令,會上所涉及的其他內容必須絕對保密,不得對外透露!現在請劉司令講話!”
好吧,為了適應今後的作戰需要,經趙新批准,北海軍駐喀爾喀的部隊在兩天前被升級為“西線戰區司令部”,劉勝的Title也隨之從“總指揮”變成了“司令”,範統成為“副司令兼政委”。至於給兩人配備的參謀長江藩江子屏,如今還在呼倫布俞爾辦理交接,估計他趕到這裡的時候,怎麼也得年底了。
劉勝起身後,先是瞪著他那雙似乎能把人刺穿的雙眼掃視了一圈,隨即沉聲道:“你們有些人可能知道,三個月前,我們設在鄂蘭布拉克的哨所從兩名古城來的商人口中得知,浩罕汗國出兵入侵喀什噶爾。因為只是傳言,沒有確鑿證據,所以我們當時沒有采取行動。
不過,指揮部昨天接到了北海軍參謀部發來的電報,證實了這個說法,因為滿清朝廷那裡已經收到了伊犁將軍的六百里加急!如今滿清是顧頭不顧腚,已經沒心思管蔥嶺那邊的事了。為此北海軍司令部命令我們,立刻出兵南下,在入冬以前一舉拿下古城、巴里坤、哈密三個要點,徹底切斷嘉峪關通往新疆東路的臺站線路,決不允許烏嚕木齊守軍東逃!”
他話音剛落,會議室內立時就變得躁動起來。等了兩年,如今終於要南下了!
劉勝轉身來到座位後的北牆前,牆面上掛著兩塊巨大的青色幕布,一旁的參謀軍官輕輕拉動連線的繩子,一張涵蓋了喀爾喀區域性、天山南北以及中亞部分地區的巨大地圖便緩緩展現在了眾人眼前。
“咱們跟滿清的仗已經打了七年,在座的諸位甚至包括底下計程車兵現在都覺得滿清是個紙老虎,一捅就破。這話也沒錯,不管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在咱們面前就是被按在地上摩擦。我們用了幾乎一年的時間,把科布多南路一千多里的驛道拓寬重修了一遍,就算是瞎子,也明白我們下一步要幹什麼。”
此言一出,屋內眾人臉上都露出了一絲笑容,然而劉勝接下來的話和嚴肅語氣卻讓他們心裡驟然一緊。
“不過我要警告你們,這個想法要不得!自古無百勝之師,更無百勝之將!天山南北的面積總共有兩百多萬平方公里,比喀爾喀都大,無論是地形還是民情都比喀爾喀複雜一百倍!
從現在開始,你們所有人都要時刻謹記,南下天山可不是單純佔領守住這兩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問題,而是要將整個中亞地區的形勢做通盤考慮。這一次,我們很可能會一直打到蔥嶺以西,那裡的民情、地形、氣候更是錯綜複雜,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
劉勝這邊說著,另一邊範統的腦海裡也不自覺想到另一時空的幾大強國,無不被帕米爾高原和興都庫什山脈複雜的氣候地形給搞的暈頭轉向,鎩羽而歸。那裡可是有名的“帝國墳場”,想想都覺得可怕。
“趙老闆的野心可真大啊!不過他昨天的電報說的還是挺有道理,只是這快骨頭實在不好啃。”範統心中暗自感慨著。
好吧,趙新的野心是經過仔細和多方面的考慮才有的。他一開始並沒想這麼多,只是想繼承滿清在天山和蔥嶺地區的統治區域。
然而當他沉下心,將目光放在整個中亞地區的局勢進行通盤考慮後,便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
在經過他和劉勝、吳思宇、王遠方等人多次討論並交換意見,並徵詢了陳青松等人的建議後,北海鎮對天山地區的戰略方案最終形成。
那就是在穩定天山南北兩路的基礎上,無論如何也要西出蔥嶺,進入帕米爾高原以西,將原有的西部疆域加以拓展。
話說經過長期的統一戰爭,滿清在三十五年前終於消滅了準噶爾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統一天山南北兩路,自漢唐之後再一次將中原王朝的疆域延伸至帕米爾高原之際,中亞西部的政治格局同樣處於激烈的動盪與重組之中;而在這一過程裡,帕米爾的周邊地區已經淪為中央王朝與中亞強權之間衝突博弈的中心舞臺。
首當其衝的便是“布哈拉汗國”的沒落和“曼格特王朝”的創立。新任統治者為了消滅境內的割據勢力而不斷髮動戰爭,使得汗國陷入長期戰亂之中。河中局勢的動盪波及到帕米爾一帶,無論是巴達克山、浩罕汗國、喀什噶爾和阿富汗人都介入了這場內訌。
另一方面,曾是布哈拉汗國將領的普什圖部落酋長艾哈邁德沙赫,於1747年7月在坎大哈稱王,開創了杜蘭尼王朝,成為阿富汗國家的締造者,並於在位期間不斷對外擴張,征服了西起呼羅珊、東至克什米爾、北抵阿姆河、南達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區域。之後他又發起遠征,將勢力延伸到帕米爾高原西南地區。
此外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沙俄帝國也在蠢蠢欲動,其殖民擴張的觸角即將伸向中亞腹地,迫使趙新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比如發生在三十五年前的“普拉希戰役”,它在後世被認為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的開始,其結果便是英國人開闢出了一條由喜馬拉雅至帕米爾一線的擴張通路。
再有就是沙俄,他們雖然在西伯利亞被北海軍打的抱頭鼠竄,但在哈薩克草原方面,已經建立了多條要塞線,對其實施分割包圍。此外他們還向中亞各汗國派出“使團”以收集情報,為進一步的蠶食和征服作準備。
對此時的中國而言,在帕米爾以外的各國中,巴達克山和浩罕這兩個布哈拉汗國解體後分離出來的政權極為重要。他們不僅和中國接壤;而且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滿清這些年與布哈拉、阿富汗等中亞西部大國交往所必須依靠的中介。
雖然這兩個政權在“大小和卓之亂”平定後都向清朝表現出“恭順臣服”,但其實各有目的。內憂外患的巴達克山是希望背靠滿清,得到庇護;而浩罕汗國則是要提高自己的威望,均沾東西方貿易的利益,以便統一費爾干納,同時對喀什噶爾也心存覬覦。
如今的浩罕汗國之所以不把滿清放在眼裡,敢於出兵喀什噶爾,除了滿清丟失喀爾喀的訊息傳到了那位可汗的耳朵裡,三十五年前阿富汗使團在朝貢過程中,對滿清底線的進行挑釁而沒有受到懲罰,也助長了其反叛心理。
滿清的統治雖然覆蓋了蔥嶺地區,但其軍事能力的觸角已達到極限;與漢、唐相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從未用兵於帕米爾高原以西。於是當阿富汗使團的“不臣之舉”發生後,清帝國在中亞的威信便遭受了沉重打擊。一旦天朝上國的面子不管用了,覬覦者便趁勢發動。
對趙新他們來說,北海軍遲遲不入關,劉勝遲遲不南下的原因也是如此。要知道一旦滿清的統治形成鏈條式崩塌,周邊各國就會趁機搞事,到時北海軍必定鞭長莫及。
三十五年前滿清統一南疆後,雖然宣佈對和卓家族的後人既往不咎,可大和卓波羅尼都的長子薩木薩克逃到了浩罕汗國。出於和卓家族之威望,浩罕統治者為了避免引起臣民不滿,於是便對清廷百般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