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新科舉補習班(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起宗是最早抵達北海鎮的十幾名應試者之一。要知道能上趕著參加北海鎮科舉的,都是考了多年秀才無望,家裡生活窘迫的那種。
來了北海鎮兩個月,一天三頓白麵外加油水足夠的鮮魚肥豬,林童生的體型就跟吹了氣球似的,猛漲十幾斤,原本癟瘦的臉也變得圓潤了不少。
對於這些積極向新政權靠攏的應試者,北海鎮方面給予了很多照顧。除了最初說的十塊銀元津貼,他們在北海鎮的吃住全免,而且每人還發了兩套新衣裳和鞋襪,又發了三十元的生活補助。
在等待其他應試者陸續到來的那半個月裡,考試委員會還組織林童生他們去了興凱湖二村的示範農場,又去伯力參觀了鋼鐵廠和火車站,遊覽了伯力鎮的商品交易市場。
在遊覽開始前,於德利對所有應試者提了個要求,讓他們根據參觀中所見所聞,就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寫一篇「申論」,不拘題材。他打算對這些人的先摸個底,以便有針對性的安排後面的培訓課。
「申論」對另一時空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自然不陌生,它的作用是考察一個人處理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論述問題是否清楚。其出處並不是什麼「子曰」,而是出自乾隆的話「君子進而小人退,相需殷而相得彰,蔡傳引而未發,故申而論之。」
十天的遊覽,讓所有人感到最震撼莫名的就是還在建設中的鋼鐵廠和投入執行的火車。當然了,不管是拖拉機還是賓士在黑龍江上的汽艇,又或者是興凱湖岸邊的數萬畝麥田也讓人驚掉下巴,眼珠掉一地。
伯力鋼鐵廠的建設週期是四年,雖然計劃在1795年正式投產,不過那座3200立方容積的鍊鐵高爐已經立起來了,而且也開始了試生產。
隨著出鐵口被緩緩開啟,火紅的鐵水噴湧而出,劃出一股炫目的流光,這讓來參觀的每一個的人都感到極度震撼。當得知這座鋼鐵廠在全部建成後的年產量高達六十億斤,林起宗和其他童生們頓時眼珠掉落一地。
別說他們了,袁枚和趙翼來參觀時的樣子也好不到哪去;單是七十多米高的高爐就讓他們感到頭暈目眩。
話說自從高爐被立起來後,那些在黑龍江中游泛舟的赫哲和鄂倫春漁民都會在漁汛開始前對鍊鐵高爐遙拜一番,祈求有個好收成。
林起宗其實從船到鯨魚港的那一刻起,就覺得北海鎮混不似人間,他覺得自己讀過的那些書無法解釋眼前的一切。北海鎮的很多事務都和膠東不同,然而當他聽到各種南腔北調的口音時,又明白這裡的確是真真切切的人間。
遊覽結束後,所有應試者便開始絞盡腦汁「寫作業」。跟其他人寫火車、寫汽船、寫拖拉機、以及寫麥田不同,林起宗經過反覆考慮,決定另闢蹊徑,以伯力鎮的大市場為題。
之所以會選擇這個方向,主要是這貨就是個貪吃的,而伯力鎮大市場裡賣的各種山珍野味又好吃又便宜。再有就是他岳丈在牟平城裡開了間雜貨鋪,專營南北貨。
伯力的大市場源於滿清時代的「貢貂賞烏林大會」,原本一年一度的節日,從三年前開始演變成了常態化的市場。除了冬季和初春的六個月,剩餘的半年時間這裡都是熱鬧非常。
每年過了春季漁汛,收穫滿滿的赫哲人、費雅喀人和錫伯人就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要麼駕著自家的快馬子船,要麼坐上北海鎮的客貨兩用平底船就來交易了。
他們到了之後,首先要憑著身份卡去市場管理部登記,再領取一張單據,然後就可以進去擺攤賣貨。
曾經有個辦事員想在登記環節上撈一筆,趁機吃拿卡要。為了不被發現,那人還專門找了個三腳踹不出個屁的老實人訛詐,對方也忍氣吞聲的給了一張貂皮。
然而那個辦事
員不知道的是,市場管理部的屋裡屋外早都安了監控;他前腳收了東西,後腳治安警署的人就找過來了。之前收的退回去不說,還被罰了兩個月的薪水,而且架設在集市內外的大喇叭用普通話和滿語兩種語言通報了此事全過程。
邊民們自此都說,趙王在大市場裡放了三隻眼的馬王爺,專察善惡。誰敢幹壞事,治安警就把他捉了去。趙新得知後只是一笑,他對此也不想解釋,保持點神秘感正好,讓那些試圖火中取栗的更忌憚。
林起宗注意到,在大市場裡進行交易的邊民都很講信用,待人接物也很和藹,一掃他印象中的「蠻夷」印象。市場內山珍奇貨琳琅滿目不說,各家攤主賣完東西后都會主動去稅務所交稅,一分不差,甚至有人還多交。這讓他很不理解。
不過當他和一個通曉官話的赫哲人攤主詢問後才得知,這點稅錢跟以前參加「賞烏林」要進貢的東西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
滿清時代說是一戶貢一張貂皮,可一村一姓除了貂皮還要進貢海東青、鮭魚、木變石等等,都要分攤到每家邊民頭上。再者,以前朝廷賞的那些東西里除了糧食布匹和針頭線腦,鐵器極少。誰家要是有口小鐵鍋,那絕對讓周圍人羨慕死。
林起宗當時問那赫哲人:「那現在呢?」
攤主笑著道:「現在隨便買,一個大子銀元一個。別說我家了,八斤重的大鐵鍋我們村家家都有。」
林起宗聽了很是震驚。像他這樣常年埋頭功名的人,本來應該對物價沒什麼概念;可因為他岳丈從事的生意,這貨又經常上門打秋風,一來二去,對鐵器的銷售價格也知道一些。
乾隆時代的民間冶鑄業主要集中在於長江以南,尤其是閩粵和江西。以江西興國為例,貨源地的批發價是每斤熟鐵一分白銀,運到北方至少是3~4分一斤,八斤重的鐵鍋單就成本而論是3錢銀子。鐵匠鋪和雜貨鋪再賺點,到了老百姓手中就要五六錢銀子,換算成制錢的話就是550~700文左右,實在不便宜。
十幾名應試者們的「作文」在三天後就被送到了於德利的案頭,林起宗的文章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貨在家時因為以替人代寫書信謀生,首先字就寫的很不錯,一水的蠅頭小楷,看上去賞心悅目。再者,他透過市場管理部人員勒索被查之事,說明了什麼叫「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然後點明主題,對趙新歌功頌德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