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細說白銀真面目(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洋錢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如今何止是南洋和兩廣,除了西北和東北,幾乎到處都在使用。這其中像荷蘭人的馬錢、美國銀元和瑪利亞特麗莎銀幣流入內地後,因為成色不穩定,通常會被商人熔成銀塊;真正流通量最大的,還要屬西班牙人發行的墨西哥鷹洋。
如今市面上使用的鷹洋分大、中、小三等,大的約重七錢二分,中的是半元,小的是四分之一。三等之中,又以大的為主,其含銀量是90.1@
要麼被走私出境,要麼就被有錢人以條塊形式窖藏。由此也導致市面上的白銀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銀貴錢賤」。自乾隆三十年以來,全國各地銀錢的比價都開始上漲,從八百文上下的平均水平漲到了一千文以上。
銀錢比價上漲,也使得物價不斷上漲,民生日益維艱。別忘了,底層老百姓手裡日常用的可都是制錢,而物價則是以白銀為錨定的。
趙新這些年一直關注滿清的貨幣問題,尤其在巴城見到了大批流通在市面上的各國銀幣,又化身「草帽小子」跟一些閩粵來的海商仔細聊過後,這才發現了其中的嚴重問題。
當明白這裡面的關鍵所在後,他迅速通知了北海鎮鑄幣廠,將北海銀元的含銀量從925下調到了900,同時加大銅元輔幣的生產量。
雖然含銀量下調了,可由於北海鎮的絕大部分商品都是實行統購統銷,尤其是糧食和工業品的價格都是由北海商社定價,因此在購買力上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對於滿清治下的商人和錢鋪來說,北海銀元因其製作工藝遠超墨西哥鷹洋,即便是水頭少了點也還是好用。
趙新最後道:「鑄幣權是國家最高權力的體現,就如同皇帝的寶座一樣不可侵犯。誰掌握鑄幣權,誰就有支配整個國家資源的權力。敢跟國家爭奪鑄幣權,等同造反!」
羅芳柏和謝結聽了趙新的一通長篇大論,依舊是懵懵懂懂,不過趙新最後兩句話份量可就重了,聽的二人額頭直冒汗。要知道在西婆羅洲的華人礦場裡,由各家公司私鑄的錫幣可是一直大行其道。
「你們回去好好想想,順便開導一下其他公司的負責人。該說的我都說了,準備的時間也給你們留出來了。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羅專員,你說呢?」
「卑職明白了。」
雷神號在西婆羅洲只停留了一晚。那些由各家華人大哥和坤甸蘇丹送來的禮物,趙新一樣沒要,全都讓柴如桂和顏悅色的擋了回去。對他來說,只要控制住了西婆羅洲的黃金,比什麼禮物都有用。
北上途中,他原本還想去南九州和膠東看看,可汪中一天一封電報的催,他只得放棄。
1793年9月11日,也就是農曆八月初一的中午,雷神號緩緩駛進了鯨魚灣的碼頭。當趙新下船時,前來迎接他的汪中等人便迎了上來。
汪中一見趙新就揶揄道:「殿下,您可終於回來了。要是再不回,汪某就得坐船去南洋找你了。」
趙新笑著拱手道:「容甫先生,實在對不住,要處理的事太多。您也知道我這人,閒不住。」
因為袁枚、趙翼和他們的幾個弟子都在場,汪中也不好再說什麼,隨即向趙新一一做了介紹。
「錢塘袁子才,拜見趙王殿下。」
「您就是倉山居士?久仰大名!」
「陽湖趙雲崧,拜見趙王殿下。」
「甌北先生,久仰久仰!」
趙新一邊笑著拱手,一邊打量著袁、趙二人。
袁枚就不用說了,名字都聽出繭子了。與他想象的不一樣,77歲的袁枚就是一干瘦小老頭,戴著一頂氈帽,面頰與額頭上佈滿了皺紋,花白的鬍鬚差不多得有一尺長,身著深灰色的湖綢夾袍和黑色坎肩,腳蹬簇新的黑色布鞋,手裡拄著柺杖。
至於趙翼麼,他除了知道對方寫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其他就完全不熟悉了,這位雖然比袁枚小十一歲,可看上去也夠老的,尤其是額頭的皺紋,比袁枚多了一倍不止,穿的也更簡樸,大褂是土布的,馬甲則是棉布的,腳上的鞋也看著灰不溜秋,快要穿破的樣子。
話說你在看別人,別人也在看你。袁枚和趙翼從剛到北海鎮
時就聽說趙王不太講什麼禮數,平常說話也很隨和,初一見面,果然如此,原本心中的緊張和不安去了大半。
兩人來北海鎮迄今已經整整兩個月了,除了沒見到趙新,其他能看的都看了一遍。他們不光是坐火車去了黑龍江城,還坐汽船到特林石磯轉了一圈,拜祭了永寧碑。北海鎮的地域之廣,城鎮之繁華,再加上阡陌縱橫一望無際的大片麥田,令二人大為驚歎,直說不虛此行。
他們以前都看過前人的筆記,知道關外很大,可終究沒有具體概念。再者無論是方拱乾的《絕域紀略》還是楊賓的《柳邊紀略》,裡面雖說描繪了大量風土人情,可也提到了自然環境的艱苦。
然而令他們驚訝的是,無論是地處三江交匯的伯力、還是黑龍江城,更別說富爾丹城和北海鎮,無不是街巷縱橫,人口稠密,隨隨便便一處房子都是紅磚黑瓦,一點也不比關內差,而且繁華更勝。
北海鎮讓他們看不懂的事物太多了,最令人震驚的除了船,還有就是在田野裡馳騁縱橫的各類農用機械和火車。當得知那種幾乎有三人高的綠色拖拉機一天能開墾播種數百畝地,極為重視農業的趙翼驚訝的下巴都脫了臼。
相比趙翼,袁枚這一趟除了眼界大開,還有就是大飽口福。為了照顧好兩人的起居飲食,趙新的老婆沈璇特意調了家裡的一名揚州籍廚子過去。每日煎炒燉煮,各種山珍河鮮和海貨,吃的袁枚大呼過癮。要知道北海鎮很多菜的做法都是來自另一時空,他覺得自己這次算是開了眼了,《隨園食單》又能豐富不少內容。
對了,兩人如願以償的都被聘為了本次新科舉的顧問,同時還是名譽主考官。為了以示正式,於德利特意搞了兩個燙金的紅字證書,又讓汪中寫上內容,最後蓋上了民政委員會的大印。
眼看科舉考試再有幾天就要開始了,於是趙新回家後才休息了兩天,第三天便被汪中拉著來到了考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