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各有所需(第1/2頁)
章節報錯
跟著雷神號來北海鎮的人裡,無論是廣南使團還是琉球使團,亦或是林氏父子,見趙新是他們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問題是趙王爺一時半會兒根本回不來,眼下他正帶著後勤部隊朝烏里雅蘇臺進發,畢竟對於北海鎮來說,拿下外蒙才是今年最重要的事。
琉球使者倒不是很著急,既然是謝恩那就得做足姿態,無論如何得見趙新一面。更何況他們對北海鎮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希望充分了解一下“新大腿”的實力。鑑於作為使團正使的“三司官座敷”鄭章觀曾在北京國子監留學三年,於是陳青松便讓江藩出面,先帶他們去各地參觀一下。
至於廣南使團急於和北海鎮敲定諸多合作細節,所以在休息了兩天,大致在西拉河東岸轉了轉,便迫不及待的就要求展開會談。陳青松無奈,只得吳思宇出面應付。
作為阮福映的代表,黎文悅一上來就對北海鎮的兵強馬壯、民生安樂大大恭維了一番,接著就提出希望再獲得一筆北海鎮的無息借款。
吳思宇愕然道:“2月份不是剛給了貴方一筆50萬兩的無息貸款嗎?”
黎文悅擺出一副非常為難神色的道:“嘉定和平順二府屢遭戰火,民生艱難。五十萬兩除了向暹羅購買金屬打造農具,還要購買船隻,打造軍械和大炮。另外平順府沿海要地還得增設炮臺,加強防禦,以防西山偽朝反攻。”
跟著黎文悅一起來的鄧陳常補充道:“之前鄧提督校閱我廣南兵馬時,說士兵的火槍訓練次數太少,建議吾王命五軍都統府將每年的訓練次數提高兩倍。”
吳思宇好奇的道:“敢問你們計程車兵以前訓練,每人打多少發子彈?”
鄧陳常道:“六發。”
“一年訓練幾次?”
“之前是一次,鄧提督跟吾王建議後,改為三次。”
我去!吳思宇聽了滿腦門的黑線,心說這不是玩鬧呢麼,難怪打不過西山朝。不過在他看來,一年三次訓練打十八發也不多,平均一個月還不到兩發。北海軍現在每個月光是步槍的實彈射擊訓練就是10發,更別說其他武器了。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年月不管是廣南還是西山朝的軍隊,士兵的主要武器並不是火槍,而是劍槊、馬刀以及銅製大炮。由於財政上的窘迫,阮福映對火槍的使用非常苛刻,每隊50人中只有5人擁有鳥銃,士兵每年進行一次射擊演習,只允許使用六發子彈,超過數目得自掏腰包。
要知道廣南當地沒什麼礦產,紡織技術又不行,能用於貿易的只有大米,不管是鉛還是硫黃、硝石,都得從暹羅和緬甸購買。鄧飛的建議讓阮福映多花了好幾萬銀子,把他心疼的不行;好在廣南的火槍兵因為訓練次數大大增加,整體射擊水平也隨之顯著增強,數次打退了西山朝的反撲。
事實上廣南使團這次來除了要錢,還希望向北海鎮購買一批軍火。去年雷神號協助他們攻打藩切城的過程中,雷神號上的大炮給阮福映君臣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這才明白,法國人的青銅炮跟北海軍的大炮比起來就是個屁屁!
開什麼玩笑,122炮是北海軍的鎮國利器,本時空暴打一切刺兒頭,絕對不會外銷!吳思宇隨即向他們推薦了“87式”12磅鋼製前裝炮。
當聽說12磅的鋼炮居然要五千兩白銀一門,黎文悅和鄧陳常頓時倒吸一口涼氣,心說可真夠黑的。不過得知這種炮的最大射程竟然超過了四里,最高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四發,鄧陳常馬上就提出要親眼見識一下。
吳思宇笑道:“這個簡單,後天下午如何?”
鄧陳常大喜道:“感激不盡。”
在另一時空歷史上大放異彩的M1857十二磅炮已經很不錯了。雖說屬於滑膛炮,可在使用1.13公斤的標準發射裝藥時,可以將標準的12磅炮彈以5度的射角精確地投射到1480米的距離;當射角為10度時,則可達到1911米。
而北海軍的“87式”仿製型由於採用了高強度錳鋼,使得壁厚更小,將炮身的重量從556.57公斤減少到了500公斤,全炮組合即全炮加上前拖車和附帶彈藥箱的重量不超過1400公斤。另外就是北海鎮出產的炮用黑火藥由於採用了最佳配比,並使用了高純度的硝酸鉀,其威力遠超同時代的其他黑火藥。
眼下“87式”前膛炮已經銷往多個地區。除了哥薩克酋長國,阿伊努王國和島國也買了不少。比如江戶幕府就買了一百門,而仙台藩因為是北海鎮的最佳狗腿,也毫不相讓的貸款買了八十門;至於長州藩因為地小人窮,實在不能跟前面兩位比,咬著牙象徵性的買了十門。
這天底下最賺錢的生意就是賣軍火,要知道賣軍火可跟賣蘿蔔不同,買家買到的不光是武器本身,更是一種標準。俗話說“上船容易下船難”,用了北海鎮的武器,訓練、彈藥、零備件更換和保養都要花錢,妥妥的一本萬利。
廣南使團這邊被說的心癢難耐,而跟他們一起來的伯多祿因為是受了法屬東印度公司的委託,所以要單獨另開一場談判,負責接待他的是於德利。
雖說身為“巴黎外國傳教使團協會”的一員,伯多祿為阮福映的復國大業可謂操碎了心,然而他在阮福映政權中的地位並不高,甚至想當尷尬。
別看這位傳教士曾帶著阮福映的兒子阮景去巴黎轉了一圈,甚至還見了路易十六,可除了一份乾巴巴的協議,乾貨半點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