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太監的苦與悲(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大用見過阮元后,下一個要見的是一個叫李秋澄的太監,然而他一連等了幾天都沒見到人。不過他也知道,宮裡的太監要想請假出來是一件極難的事,所以這事急不得惱不得。
情報局之所以要發展這條關係,主要還是因為北海鎮的居民裡有一個特殊的人群太監。北海鎮治下的清廷流放太監一共有五十七人,他們都是被流放到寧古塔或是黑龍江的,被解放前要麼是在山林裡監管人參炮製,要麼就是給披甲人為奴,生活極為悲慘。
清代流放到東北的太監,其獲罪原因有很多種。
有打架鬥毆鬧出大事的,比如乾隆四十八年,一群太監在圓明園諧奇趣螺獅樓北邊的水溝,為爭捕螃蟹而鬥毆,最後還死了人;有偷皇宮裡東西拿出去賣的,比如乾隆三十四年,太監周進超盜竊西陵隆恩殿內供奉的佛像;有跟大臣結黨營私的,比如乾隆三十九年,奏事處太監高雲從向外省官員洩露任免訊息,事發後高雲從被斬,但其徒弟受到牽連被流放的。
另外還有不堪忍受非人待遇從宮裡逃跑的,甚至還有隻是因為面露不忿之色就被流放的;比如某位叫張音亮的老太監曾經就職於造辦處,結果在圓明園山高水長看見另一位太監受罰,感到不平,於是面帶不滿,結果被乾隆發往黑龍江給與披甲人為奴。
北海鎮的這群前清宮太監裡,上述人等都有,除了極個別的像林春來那樣進入民政體系當了辦事員外,其他年紀大的在經過治安警署的甄別後,全都被安排進了工廠或是學校看大門。
北海鎮為了照顧這個特殊群體,這些年還是花費了不少精力的。
首先允許他們按各自意願結伴組戶居住,每戶三到四口人,同樣發五十畝地。不過由於這些人在身體上的殘疾,所以分給他們的土地都是由所在的行政村代為託管,秋收後可分到五成的糧食。
另外就是對其一視同仁,透過在社群中反覆宣傳,減少新老移民對他們的排斥和歧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稱其為“老公”。在清代,“老公”這個詞的含義可跟後世不同,是專指太監的,而且是極大的的侮辱,就跟罵一個人的八輩祖宗一樣嚴重。
除此之外,北海鎮還對身體不好的人進行了救治,安排人給他們上課,教他們讀書識字,透過看書聽廣播來充實生活。要知道清代跟明代不同,太監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這個群體中只有少數人識字,但也僅限於粗略的認識幾個字,皇帝並不讓其精通文墨。
問題是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太低會給其心態帶來許多負面影響,比如極大的自卑感和屈辱感,會讓他們深深的認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甚至連人都不是。
從此之後,北海鎮的這五十多個前太監過上了讓他們難以想象的新生活,簡直是脫胎換骨。最重要的是他們重新獲得了作為人的尊嚴,而這比什麼都重要。
要知道太監這個群體的心理極為敏感,而且情緒變化極快,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北海鎮這麼對他們,所有人都對趙新感激涕零,甚至比那三百多早期的歸化民對趙新還要忠心。於是他們紛紛將自己在京城的關係和盤托出,希望能為“趙王”所用。
太監的關係網能有啥?就算之前當過養心殿奏事太監天天給皇帝跑腿,看似風光的那種,可如今也是落坡的鳳凰不如雞。他們能提供的關係也只能是以前關係好的太監,以及曾經在宮裡認下的徒弟和乾兒子。
不過問題又來了。太監由於經歷了生理上的痛苦,又遭受心靈上的歧視和主人乃至上級無情地壓迫和盤剝,是一個很孤苦的群體。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由此帶來的就是極度自私,很難有什麼真朋友。
另外在太監群體內部有著像金字塔一般等級森嚴的上下級制度,就跟多年媳婦熬成婆一樣;地位高的太監可以打壓、欺負比自己地位低的太監,年齡大一點的老太監也會欺負比自己年輕沒經驗的小太監。即使小太監沒有犯錯,只要是看不順眼,便會百般欺凌新人,甚至還會把人打死。
所以事實就是,五十七個人當初在宮裡人緣好、不遭人恨的還真沒幾個。
即便如此,北海軍情報局經過反覆分析,最後還是從這些前太監們提供的名單裡,選出了八個可以發展的物件,李秋澄就是其中之一。
此人是之前提到的前造辦處太監張音亮的徒弟,現任敬事房的副總管太監,正六品宮殿監。兩人都是來自直隸河間,老家的村子就隔著一條子牙河。
敬事房是隸屬於內務府的機構,專司遵奉諭旨、承應宮內事務與其禮節、收核外庫錢糧、甄別調補內監、並巡察各門啟閉、火燭關防。很多人都以為紫禁城裡要屬乾清宮和奏事處的總管太監權力大,殊不知敬事房總管太監的權力其實更大,統管紫禁城內一切太監和宮女的事務;比如太監宮女犯了錯,就得去敬事房挨板子。
一開始的時候,“黃升泰”的董掌櫃憑著一張河間府五百畝水澆地的重禮,才終於讓李秋澄見了他一面。而李秋澄原以為董掌櫃是想當內務府的“買賣人”,所以才會走他的門路。
舉個栗子,乾隆吃的雞蛋是10兩銀子一個,外面市場的售價是三文錢一個,負責供貨的,就是內務府的“買賣人”。
收了這麼厚的一份禮,李秋澄便讓人將一些小額的採購交給了“黃升泰”負責,雖然比起那五百畝水澆地的份量不值一提,可這種事講的是細水長流。就這樣一年多過去了,期間“黃升泰”的生意沒做多少,可李副總管已經從董掌櫃那裡前後收了三千多兩白銀。
董掌櫃一心拉攏,李秋澄收銀子收的手軟,去年年底的時候,兩人居然燒黃紙斬雞頭拜了把子。到了這個時候,兩人已經無話不談,董掌櫃也聽了不少宮裡的秘聞。
看到時機成熟,經情報局批准,董掌櫃便拿出了張音亮的親筆信。李秋澄這才知道自己上了北海鎮的“賊船”,再想逃已經逃不掉了。
不過當他看完書信,再聽了董掌櫃對北海鎮的描述,李秋澄都驚呆了。要不是他親眼看見了張音亮笑呵呵的站在自家小院裡拍的照片,打死他也不敢相信。
好吧,到了這個地步,就該談條件了。
李副總管的願望是要在“新朝”當上大內總管也就是跟滿清的敬事房總管太監一個級別,同時需要趙王殿下的背書,也就是親筆信。清宮的敬事房總管太監全稱為“宮殿監督領侍”,統管所有太監宮女,品秩為四品。
董掌櫃聽了差點笑掉大牙,不過他還是強忍著沒敢,而是一臉嚴肅的告訴自己的這位結拜大哥,他一定會向趙王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