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前門牌樓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噓莫談國事,喝茶喝茶。”
“沒戲聽了還喝什麼茶啊!回家!晚上去廣和樓聽《貴妃醉酒》去。”
“得嘞,不見不散!”
臨近午時,兩輛從崇文門方向駛來的轎廂騾車順著護城河外的石板路拐上了前門大街,等往南又跑出了約莫一里地的距離,拐了個小彎,在一家叫做“祥裕老店”的客棧門口停了下來。
這家店是坐北朝南開的,門前留出一片空場,木製的門樓前掛著一盞西瓜燈,上面寫著四個端端正正的大字,百年祥裕。
騾車停穩後,等車伕放好腳凳,從打頭的那輛馬車裡下來兩名男子。
先下來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穿著一身竹布長衫,手裡拿著把竹扇,肩上挎著個布袋子,下車時袋子裡發出了算盤珠子的嘩嘩聲。在他身後下車的,是一位富商模樣的傢伙,模樣看上去快四十歲的樣子,身量不高,不過挺壯實,穿著一件月白府綢的袍子,腳上是一雙嶄新的千層底布鞋,大拇指上居然還套著個綠油油的扳指。
至於後面那輛騾車上下來的則是兩個健壯的漢子,都是一身短打,腰上扎著條布帶,連褲腳也被紮了起來,露出雪白的襪子,顯得十分精幹利落。
因為天氣太熱的緣故,這些人都沒戴帽子,尤其是那富商,不停的用手裡的帕子擦著額頭冒出來的汗珠。抬頭看了看店幌,咧著嘴道:“好傢伙,這天竟是比南邊還要曬!早知道就在通州住兩天再來了!”
年輕人操著一口揚州口音道:“聽說北方夏天就是這樣,秋後還一伏。估計太陽落山就涼快了。老爺您慢點。”
一行人進了客棧大門,猛覺眼前一暗,也沒外面那麼熱了,還有一絲涼爽。定睛一看,就見整座前院上方都用蘆蓆給擋上了,四周用杉篙、竹竿搭了架子支著,青磚地面上還潑了水,乾乾淨淨。
“咦?這招不錯啊!”富商停步四周打量了一圈,嘖嘖稱奇。
“聽老爺的口音一準兒是南方來的,這是頭一回來京城?咱這北京城自打前明那會子到了夏天就要搭涼棚遮陽,到了八月十五就都撤了。別說咱這兒了,街面上各家商鋪門前也都搭了棚子,等到了下午太陽落了西,準保一點兒太陽光都曬不到您。”
那富商聽了點點頭,心想路上的確看到了不少店鋪門前都搭了棚子。
夥計一邊嘮叨,一邊把四人帶進裡院上房。他是見多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一看穿著打扮就知道該往哪引。等到了上房所在的小院,一行人發現這裡也搭了天棚。之後就是開門、打洗臉水、燒水燙腳,沏茶,忙了個一溜煙。
等那夥計端著用過的水出去了,一個短打裝束的漢子不言聲的就去了院子門口。換了一身青布長衫的年輕人這才對正在泡腳的富商輕聲道:“徐大哥,什麼時候去找阮伯元?”
“不急,先跟咱們的人接上頭。前門這一帶咱們不熟,過兩天再去他府上遞帖子。”
說話的富商正是北海軍情報局的“萬金油”徐大用,而那年輕人則是之前跟過趙新的沈貴生。貴生這小子做事穩妥,腦瓜機靈,以前在揚州街面上經常跑動,所以去年趙新讓他從作戰部隊出來去了情報局,經過培訓後進了徐大用這組。
徐大用自打從蘇北回到北海鎮後,先是配合治安警忙乎了半年多的“移民甄別”,後來又做了一段時間的俘虜策反。本來他都打算和茶妹中秋訂親了,結果又被趙新派了出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去。
他們一行人的對外身份,是從上海來的客商;實際上是從濟州島乘坐向北海軍賣茶葉的漕幫沙船,然後從上海縣登陸,又搭乘漕幫的運糧漕船北上到了潞河驛,前後折騰了一個多月。至於路引等出門在外的憑證信物,都是老黃買通了上海縣衙的錢糧師爺給開出來的。
從四年前開始,老黃就徹底上了北海鎮的“賊船”。黃家那遍佈江南十幾座府城、縣城的“黃升泰”雜貨鋪裡,差不多有一半都成了北海軍情報局的站點;目前主要任務就是蒐集物價、民生、官府上的公開情報。
這一次徐大用來北京城的目的有三:第一是要見翰林院編修阮元,對方指明北海鎮要派個能代表趙新的人來,才可以往下談;第二是要見一名宮中的太監;第三則是要跟和府的管家劉全進行密晤。
眼下北海軍出兵喀爾喀蒙古,朝堂上下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面對北海鎮的“圖窮匕見”,個別有心人已經開始悄悄給自己找後路。想搭上北海鎮關係的人多了,但問題不是每個人都值得北海鎮重視。
到了下午太陽西垂,黃昏將至,睡醒一覺的徐大用便尋思出去吃飯。四人換了身衣服,溜溜達達的出了客棧,來到了前門大街上。此時果然如那店夥計所說的,街上的行人開始多了起來,從前門箭樓北邊的玉石橋一直到南邊的珠市口,人流如織。
此時除了各家各鋪的夥計在門口招呼著客人,挑著擔子賣東西的也在售賣著各類水果吃食,唱賣之聲疊起。
“一個大子鬧塊西瓜嘍塊又大瓤又高咧,錯認的蜜蜂去搭窩,賽過通州的小涼船來哎”
“冰鎮的凌啊,雪花的酪,城裡關外拉主道”
“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我家的菜刀削鐵如泥,又能切來是又能拍,包您用上一百年!”
“酸梅的湯兒來哎,另一個味兒呀又解渴又帶涼,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您就鬧碗嘗一嘗”
“香噴噴的羊肉包子寬滷的豆腐腦兒,鬧一碗咧”
“樹葉兒嬌,呀呀喲,您聽我吆喝吆喝這酸棗兒糕!吆喝的好,不奇巧,聽我從頭說根苗。不是容易走這一遭,那高山古洞深澗帶溝壕,老虎打盹兒狼睡覺,上了樹還得搖兩搖......”
“熱燙麵餃兒來燙麵餃兒熱”
“水飯咧,豆兒多咧子母原湯的綠豆的飯咧”
一行四人裡,除了徐大用去過好多地方,貴生和另外兩人哪見過這啊,都是看花了眼,聽到跟小曲兒似的吆喝聲後竟是哪個都想買,哪個都想嘗。
當然,菜刀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