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業走後,王遠方對鄧飛道:“你真要買硫黃?”

鄧飛道:“是啊。走之前老陳特意囑咐我來的。”

王遠方道:“我還以為你就是找個藉口呢。島津家那幫人打算什麼時候收拾?”

“別急啊,飯要一口一口吃。”鄧飛道:“咱們這次是要收拾西山朝,琉球不過是捎帶手。況且這邊的情況咱們兩眼一抹黑,先了解清楚再說。”

實際上前天趙新在給鄧飛發的電報裡,專門提到了對琉球的想法。趙新既不想要衝繩,也不想要奄美諸島, 他想要控制先島諸島。

之所以要這麼做,趙新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的。其目的是以後將臺灣島和先島諸島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固的島嶼體系。沒別的,先島諸島離臺灣島太近了。

十九年前也就是1771年的時候,在八重山群島中石垣島東南方向40海里處曾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後世研究者判定這次地震的規模達到了里氏7.4級。這場地震導致了琉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海嘯, 根據記載, 當時的浪高超過了80米,造成了石垣島和宮古島上萬居民死亡,佔全部居民的三分之一。海嘯過後,八重山群島的土壤因為被海水浸泡,鹼化嚴重,大面積荒廢。

既然海邊的地都廢了,那麼花錢租過來改造一下應該問題不大。

趙新在電報的最後告訴鄧飛,等見到琉球方面的人時,只說買硫黃的事,其他一概而過就好,千萬別提租島嶼的事。也許琉球國王會派人來找你,到時候再說......

林鴻業上岸後,先是去那霸奉行所跟太上皇島津家的人稟報了北海軍的來意。

那霸奉行所,其正式名稱是“琉球在番奉行”。1628年, 薩摩藩向琉球派駐在番奉行,以監視和干涉琉球內政。日常負責處理薩琉之間的公務並管理貿易實務。其所住的役所被琉球人稱為“在番假屋”。

身為在番奉行的宮平親雲聽了林鴻業的講述後, 沉默了片刻問道:“北海賊是要買硫黃?”

坐在下首的林鴻業很是恭敬的答道:“正是。”

“他們沒有提登岸的事?”

“沒有。”

宮平親雲點點頭道:“很好。正議大夫去向大王覆命吧, 這裡就由我看著。”

等林鴻業告辭離開後,宮平親雲馬上將事件經過寫成書信, 對一名手下道:“你馬上去高宮城, 把信交給家主。”

首裡城王宮,二階殿內。

當得知那霸港外的船隊就是曾經幹掉了薩摩藩的北海鎮,尚穆王心中大喜,但是他極力強忍著不敢表露出一絲一毫。

眼下王宮裡被島津家安插了不少眼線,尚穆王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人監視著。他現在要是說點什麼,島津家不出一個時辰就能知道。

尚穆王今年已經五十一了,身體和精力都有些不濟。頭兩年世子又尚哲又死了,對他更是巨大的打擊,於是他只得立年僅四歲的孫子尚溫為繼承人。

如今島津家那群天殺的把持了琉球的朝政,自己活著倒也罷了,可萬一要有個三長兩短,六歲的尚溫吉凶難測啊!

想到這裡,他把目光轉向了下面站著的三司官(國相)馬國器,這位就是島津齊宣的應聲蟲,而且同堂很多,將朝堂把持的死死的,尚穆現在有什麼事都不敢跟他商量。

林鴻業和馬國器退下後, 尚穆先是去看了一下六歲的尚溫,堅定了心中所想。然後他裝出一副疲倦的樣子離開,回到寢殿後說要休息片刻,趁著其他內侍退下的工夫,悄悄對唯一信得過的貼身近侍道:“你去看看高島親方在不在,要是在就請他過來一下,萬不可驚動他人。”

近侍心說媽呀,首裡王宮就巴掌大點的地方,大王要見誰,肯定會驚動他人。於是面露憂色,低聲道:“三司官大人肯定會發現的,到時奴婢該如何說呢?”

“就說寡人剛去看完世孫,心有所感,想找他問一下世孫讀書之事。”尚穆說完臉上露出一絲慍怒,隨即很快散去。

尚穆所說的高島親方,中文名字叫蔡世昌,是久米村閩人蔡氏的第十三代,現任琉球國紫金大夫,從二品。

話說自打成為薩摩藩附庸後,琉球國的官員都得有一個和名;比如現任三司官馬國器,他的和名就是“與那原親方”,不過人家在見滿清官員時打死也不說。

所謂的“親方”,是琉球士族的最高稱號,非管理國政要職者不得授予。原則上一個親方應該擁有一府之地的封地,不過琉球就那麼大點地盤,根本無法將封地賞賜給所有親方,故此許多親方的封地只有一個村,被稱為“脅地頭親方”。蔡世昌就是個脅地頭親方。

1758年,21歲的蔡世昌被琉球王府選為官生,送往北京城國子監入讀琉球官學;學制四年,專攻儒家經典,治國之道。1782年,蔡世昌因數次作為進貢使出使滿清,並且參加了《琉球科律》的編纂,因功進紫金大夫,授予高島親方的稱號。

在琉球的歷史上,致力於傳播孔孟思想、推廣漢學、改變社會風氣的人物裡,得到後人公認的只有兩位。一位是程順則,另一位就是蔡溫,他們都是閩人三十六姓的後代;而蔡世昌就是蔡溫的侄子。

眼下朝中要說尚穆還能信任誰,估計也就是這位了。

內侍走了半個時辰後,蔡世昌來到寢殿,等拜見了尚穆王后,君臣先是談了一會世孫的讀書問題,直到兩個身為島津家眼線的內侍下去端茶點的工夫,尚穆這才低聲哀求道:“汝顯幫我!”

蔡世昌一愣,也是急忙低頭道:“大王有事,臣萬死不辭。”

“命你速去聯絡那霸的北海人,讓他們幫寡人征剿島津餘孽。”

“臣,謹受命!”

“卿且記,除了國土斷不能與人,其他條件皆可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