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鄧飛一行人出了潮音寺,登上快艇駛出大沽口後,江藩已是內衣溼透,心有餘悸的喃喃道:“好險!”

鄧飛發覺身邊趙新沉思不語,於是大聲問道:“剛才和珅那話什麼意思?”

“他知道我是誰了。”快艇馬達的聲音太大,趙新也只能大聲喊,這下連身旁的陳繼山和江藩也聽見了。

“啊?!”幾人一臉錯愕。

趙新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 自己又沒見過和珅,他怎麼會一眼認出自己?難道是劉墉?不對,剛才明顯是和珅先認出了自己,劉墉這才反應過來。

劉全?馬八十三?有可能。

此時的潮音寺內,劉墉一臉怒氣的擋住了和珅,等其他人都出去了,就剩一臉懵懂的福長安時, 他這才質問道:“和中堂, 剛才為何不命外面侍衛擒拿那獠?”

和珅淡淡一笑:“崇如兄, 閣下難道忘了兩年前廣州那一夜了?”

劉墉道:“那又怎樣?!拼了我這條老命,也會咬下趙逆身上一塊肉來!”

“哈哈!”和珅搖頭道:“掉塊肉他又不會死。”

福長安此時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目瞪口呆道:“致齋公,你是說剛才門口那戴著靉靆的侍衛,就是趙逆本人?!此賊膽子也太大了吧?”

“小點聲!”和珅瞪了福長安一眼,隨即又笑對劉墉道:“崇如兄,北海鎮的體制跟朝廷不同。那趙逆雖是逆匪頭領,可其內部各司其職,各掌一事,互不干涉。

你別忘了,那個劉勝這次可沒來。此人脾氣火爆,用兵上如虎驅狼。我聽說此人正帶兵在伊爾庫茨克對付羅剎大軍。即便是趙逆被你我玉石俱焚幹掉了,誰能保證他不會接替?再者今天這個姓鄧的,此人綿裡藏針,工於心計,也不是個好相與之輩。若是趙逆出事, 最後引得北海鎮大舉登陸,社稷動盪,你我皆為千古罪人矣!”

“唉!”劉墉跺腳長嘆一聲,心知和珅說的不無道理。可這麼好的機會白白錯過,他實在心有不甘。當初趙新借用朱子的話一通指桑罵槐,撕開了劉墉心底的隱痛,讓他恨透了對方。

和珅朝西面一拱手道:“此事和某會稟報皇上,一切聽從聖斷!”

話說有了第一次接觸,英國人對北海鎮越發的好奇起來。遠處的那三條船不管是那一艘,對他們都是垂涎欲滴,想拼命搞清楚的神秘所在。

斯當東和納爾遜從驚雷號上回來後,向馬戛爾尼和約翰·傑維斯等人詳細講述了自己在船上的所見所聞。當聽說驚雷號裡外都是用鋼鐵所造,一眾英國人都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他們的火炮很怪。雖然都用防水布蓋著,可我還是看出炮管的長度大概在15.5英尺到16.5英尺之間。不過他們的炮筒口徑似乎很小,外徑大約只有5到6英寸左右。”

“三十倍徑?!”約翰·傑維斯等手下在紙上算完,隨即倒吸一口冷氣。

在英軍的現役火炮中,68磅卡龍炮的倍徑是9,最大射程是1377碼,也就是1260米。只有早期的岸防長管炮才能達到30倍徑, 而目前歐洲各國的長管炮都是在26左右。

“口徑倒是和岸防炮差不多, 可怎麼能打那麼遠?”

納爾遜遺憾的道:“這我就看不出來了。”

“得想辦法再去看看。這些自稱中國人的傢伙實在古怪。沒有辮子、不穿中國人那種長袍、擁有如此神秘的技術, 跟清帝國完全像是兩個世界的人。”

馬戛爾尼想了想道:“先不要急, 等清帝國的使者和他們碰面後再說。我們可以打著幫他們探聽敵情的名義展開交往。”

於是,在北海軍和清廷會談之後當天下午,英國人便駕著小艇,晃晃悠悠的又去了驚雷號上拜訪。當然了,作為“和平使者”的小斯當東再次隨行。

這小孩兒也對那天在驚雷號餐廳裡吃到的糖果甜點、漂亮的姐姐和那隻大橘貓念念不忘。一聽說要去大鐵船,頓時歡呼雀躍。

英國人的動靜自然瞞不過滿清方面,喬人傑知道後,馬上就稟報給了和珅,不過和中堂聽說後,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相較於滿清朝堂內的其他官員,掌管戶部和內務府收入多年的和珅看的很明白,英吉利人是洋夷,仰慕王化是一方面,真正的目的則想跟大清擴大貿易。

對於海貿的擴大,和珅是十分贊同的。別看他不知道自己貪了多少,可朝廷的收支賬卻是門兒清。

眼下清廷每年的歲入就是四千三百萬兩,相較於二十年前已經下降了五百萬。這主要是因為最近這二十年自然災害頻發,乾隆不斷的蠲免受災地區的錢糧。不過受災地區之後要恢復經濟的代價很大,還得賑濟災荒,疏浚河工,分發種子,這都是不小一筆錢。

然而由於“重農抑商”的政策,工商業發展受到限制,對外貿易也只有廣州和恰克圖兩個口岸;這幾年恰克圖貿易還停了。

因此,滿清的財政收入只能以田賦為主體。可是,“永不加賦”、“攤丁人畝”、以及關內荒地開墾殆盡,使得田賦的徵收成為定額化,每年就這麼多錢。

這兩年朝廷又到處用兵,關外、西北、臺灣、安南、藏南,戰事頻仍,財政極為吃緊。可是由於“國家出入有經,用度有制”的祖制,每當乾隆要用錢的時候,和珅就只能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崇文門稅關、鹽商、十三行、銅礦、議罪銀,也就是這些。

所以幾年前當他聽說趙新派人在蒐楞吉島上挖金礦,和珅恨不能發兵給奪回來。這也是他極力贊同朝廷購買風帆炮艦,並鼓動乾隆答應的重要原因。

除此以外,即便是和珅都沒有意識到,乾隆時期的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也是財政吃緊的重要因素。

清廷官員的眼裡只盯著糧食價格,吃不飽飯是他們最關心的,然而一旦糧食價格平穩,他們就認為風調雨順。

事實上由於整個乾隆時期中國人口增長過快、市場流通中的貨幣過多(通貨膨脹)、國家糧倉儲備充足,使得物價漲幅年年升高,老百姓的生活負擔愈發沉重。

白銀大量的流入,使得中國的銀錢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在白銀大量流入的同時,清廷投放於流通領域的制錢數量同樣大幅度增加。白銀和制錢數量的增加使得“錢賤物貴”的現象持續不下,這對老百姓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歷史上從嘉慶時期開始,西方人透過鴉片使白銀大量外流。雖然錢少了,可物價卻沒降,官府徵收的稅賦銀沒有降。再加上持續的戰亂和災荒,使得民生凋敝,財政緊縮,有多少錢都不夠花。

而這,才是“乾隆盛世”浮華之後迅速跌落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