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梁秀才的水營之旅(第2/2頁)
章節報錯
鄧飛呵呵一笑道:“我可不是什麼將軍,就是個船長罷了。梁先生既然是讀書人,滿清朝廷的邸抄可曾看過?”
梁振羽拱手道:“榮城地處偏僻,即便是京報邸抄,也都是一兩個月前的訊息。”
邸抄這種東西是由各省駐京提塘設立的公報房抄錄印刷,然後分發至府道州縣的。等縣太爺看完,才能輪到下面的鄉紳看。作為一個生員,梁秀才閱覽京報邸抄的來源只有一個渠道,縣城學宮。所以有所延遲也不奇怪。
“沒關係,北海鎮可曾聽說過?”
梁振羽回憶了一下,完全沒有印象,這時又聽鄧飛道:“前年福康安兵敗關外,皇帝下罪己詔的事總聽說過吧?”
“什麼!難道你們就是?”
鄧飛微微點頭道:“沒錯,我們就是那夥打敗了朝廷大軍數次進犯的反賊,別說一個榮城縣令了,連福康安我們都抓過。”
這下,梁秀才可真被嚇著了......
當天下午,李教諭和那些等的無比心焦計程車紳們在見到回來的梁振羽,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索要多少錢和糧食,可梁秀才卻失魂落魄的說人家不要錢也不要糧,而是要人。
“什麼?他們要誰?不會是要縣尊的腦袋吧?”士紳們心說縣尊是從貴州剛來的,腦袋也不值錢啊。
不過當梁秀才把北海鎮的事情一說,再把鄧飛的意思轉達後,李教諭和一眾士紳頓時都愣了。
反賊?而且是把朝廷大軍打的灰頭鼠臉的反賊?!要拉人去關外種地?每拉走一個青壯還給錢?等船裝滿就放人?
眾人聽完頓時如遭雷擊,被打的裡外焦透。
李教諭哀嘆道:“這如何使得?到時候朝廷追究下來,我等都要人頭不保啊!”
過了片刻,梁振羽對李教諭和在座的畢老爺道:“那反賊頭目說了,之前衙門裡收繳的那把短銃必須交還。還有,還有貴宅的那個......那個寡居的婦人要帶走。”
畢老爺一聽就炸了,怎麼這幫反賊連個寡婦都要搶?這不是壞我畢家名聲嗎!他氣的一拍桌子怒道:“人都死了,我交不出!”
梁秀才看了對方一眼,喏喏道:“在下之前也是這麼說的,可那姓鄧的反賊說,要是不交出人,他就派人攻打畢家的宅院。”
“我......”畢老爺差點喊出“我跟他們拼了”,可最終還是憋了回去,他是真不敢啊。
李教諭一時沒了主意,此時天色已晚,在座眾人便紛紛告辭開溜,最後只有李教諭留了下來。他哀嘆了半晌,正想起身回家,卻見梁秀才又躡手躡腳的進來了。
“你怎麼回來了?”
梁振羽鬼鬼祟祟的在門口打量半天,這才走到一臉詫異的李教諭身邊低聲道:“恩師,學生有個想法,還請恩師指正。”
“哦?不妨說來聽聽。”李教諭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他拉著梁秀才的手道:“若是能渡過此劫,老夫定會向學政大人保舉,今年的科試題目包在老夫身上。”
李教諭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清代的秀才要想參加鄉試,必須要先透過“科試”。每屆鄉試之前,由本省學政巡迴所屬各州縣舉行考試。今年是戊申年,正是科試的年份。
聽到教諭大人的保證,梁秀才這才道:“學生的建議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噝~”李教諭一捻鬍子,心思轉動,半晌才道:“你是說裝作不知道?”
“恩師您想,北海鎮這些反賊連八旗大軍都不怕,朝廷幾萬大軍都敗了,最後捏著鼻子交贖金才換回了福大帥。榮城不過方寸之地,如何敵得過這樣的悍匪?想必到時候巡撫大人也不會怪罪的。”
梁秀才說的口乾,他端起桌上的涼茶一飲而盡,繼續道:“依學生所見,那些人既然要拉人坐船去關外,城內的各家富戶和百姓必是不肯去的,他們只能去四鄉拉那些身無片瓦之人。與其這樣,不如讓學生去跟那個姓鄧的賊匪頭領打好招呼。到時恩師只需緊閉四門熬過幾日,等他們把人拉夠了,自然也就走了。到時候一份守城拒敵的功勞,全城士紳可都是看在眼裡的。”
李教諭越聽眼睛越亮,他沒想到這個平時他最不喜歡,經常幫人寫狀紙的學生居然有這般心思。而梁秀才看到教諭大人不住點頭,知道鄧飛教給他的辦法已然成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城門剛開鎖梁振羽便急忙去了水營,把情況跟鄧飛說了,然後便急匆匆的回了城。隨後榮城縣城的四門就又被緊緊關閉,那些進城賣菜賣柴的小販都被李教諭命人給轟出了城。當然了,榮城縣夜裡還是會開啟北門的,要不然全縣城的老百姓連柴火都沒得燒。
而後王長生和頭裹紗布的於順帶著一個排的北海軍又開始在各村遊走,以前搭上關係的那些中人也紛紛被找了出來。王長生這回也沒廢話,每個中人都給了十兩銀子,讓他們繼續之前的拉人大業。
等他和於順兩人忙了一天,文登縣被北海軍攻克的訊息傳回來了。於是王長生留下於順,自己帶著人去了文登。
拿足了錢的中人們靠著那三寸不爛之舌,使勁渾身解數,又開始走村串店的到處遊說。
兩三天後,從文登縣到榮城,從榮城縣城到水師營,官道上便出現三三兩兩的貧苦農民,隨後則越來越多,匯成了一道道人流。這些人有的拖家帶口,有的則光棍一條,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被餓的幾乎走不動道兒的小寡婦和一個拄著拐鼻青臉腫的貨郎。
與此同時,已經抵達南九州卸完物資,正準備回北海鎮的丁國峰接到了驚雷號發來的電報。
“人太多裝不下了,速來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