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這次進廣州城的目的是為了買藥材。在從北海鎮出發前,洪濤專門找他談了一次,話題就是藥材。

現在北海鎮的人口已經突破十萬,光是靠趙新和洪濤兩口子從另一時空買藥已經遠不夠用了。身為北海鎮衛生系統的老大,洪濤急需在本時空尋找替代藥物。

在找來吳氏兄弟一起商量後,兩人建議趙新最好從南方買一些藥材,並開列了清單。

比如止血化瘀的田七、祛風溼消腫的五加皮、去咳化痰的陳皮和天竺黃,消積化滯的青皮、清熱涼血的犀角,還有眼鏡王蛇俗名過山風等等。

在本時空買中藥材有個最大的好處,無化肥無汙染,而且像牛黃犀角之類的隨便買。有了這些替代的中藥材,趙新以後只需要採購那些在本時空無法替代的藥物即可;比如抗生素或是慢性病的藥物。

其實這種事都可以委託給蔡家去辦,沒必要非得自己進城。所以趙新進城還有一個不好說出口的原因,來都來了......作為最具魔性的中國式勸誡詞彙,無數人都妥協在這句話之下,趙新也不例外。

話說想把一個沒身份的人送進廣州城,這對萬和行蔡家而言不過是小事一樁,搞定城門的城門吏和兵勇就可以。只不過對於趙新而言,他這個大個子坐在馬車的轎廂裡著實有些憋屈。

馬車從西門進城時,果然沒人檢查,守門的兵丁看到是萬和行的馬車,根本不問。一行人進城後順著惠愛街東行,到了拱宸坊路口左轉,六榕寺那座花塔赫然在目。

趙新從轎廂的雕花窗往外看去,只見街上熙熙攘攘的各色人流十分擁擠,各家商鋪還佔街擺攤,把原本能容納兩輛馬車並行的街道搞的擁堵不堪。

乾隆時代的廣州城內外居住著大約一百萬人口,商業極為興盛,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六榕寺以北的藥王廟,那裡就是廣州城內最大的藥材市場。

根據陪同的萬和行於管事的介紹,眼下廣州城內最有名的中藥鋪號是萬曆年就有的“陳李濟”,他家的陳皮最好;要想買田七等消腫祛溼的藥,那就去“馮了性”;至於過山風之類的草藥,可以去“何明性堂”。

“王老吉有嗎?”趙新眨巴著眼問道。

於管事一愣:“王老吉?賣什麼的?”

“涼茶。”

“沒聽說過。王老爺您是要喝涼茶?‘陳李濟’的涼茶就很出名。”

趙新又問道:“那潘高壽呢?”

於管事想了一會,茫然的搖了搖頭。他拱手問道:“王老爺,恕小人孤陋寡聞,這兩家鋪號您是從哪聽來的?”

趙新道:“北邊啊。”

於管事撫須笑道:“那王老爺肯定是聽岔了。廣州城有名的藥材鋪號在下差不多都知道,您說的這兩家如果是藥鋪的話,肯定沒有。”

趙新露怯了,他哪知道,王老吉和潘高壽這會兒連影都沒有呢。想喝王老吉?再等四十年吧!

等趙新按照吳氏兄弟的指點,假模假樣的在“陳李濟”選好陳皮,準備付款的時候,於管事出面了。

對於萬和行蔡家來說,他們今天就好比陪著盜匪山賊逛街的鏢局,必須伺候好這位姓“王”的北地來客,絕對不能讓他在廣州惹上官司,而且要保證購物體驗。

話說這個時代的行商與外國商人私交密切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行商們在世界聚焦的激烈競爭環境下要取得一席生存之地,必須要有過人的經營之道。

對於十三行商人而言,他們之所以能獲得外國商人的信賴,一方面與他們的精明幹練、國際視野有密切關聯,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很注重把商業拓展與情感溝通相互聯。這個時代的商業發展並不是後世扁平化的單純利益活動,而是要建立在互信交流之上的。

而清廷的索求無度讓官商矛盾更加激化,這也是後期行商們大規模走私鴉片的原因之一;不如此就無法支撐清廷各種名目的壓榨。

按說行商這麼難幹,某人說那我不幹了,退出。

夢呢!官府的要求是必須清償所有債務、欠餉和罰金,而且必須要上奏朝廷批准才可以。而且即便是退了,哪天宮裡諭旨一下來,就是捏鼻子借債也必須得幹,想不幹的話就等著抄家流放吧。

這次北海鎮借款給蔡家,光是利息一項蔡家就少付了十幾萬兩銀子。拿幾千兩出來給趙新購物,實在算不了什麼。

所以趙新今天買的東西都不用他掏錢。他想要什麼,由蔡家跟店鋪結算即可;而蔡家又是知名的行商,跟各店鋪交易都是記賬,等到三節前店家才會上門結款。

不過在於管事看來,趙新買的東西實在有些多,那架勢完全是要把人家的庫存全部掏空一般。

“陳皮幾年的?”這是趙新在問。

“回老爺,本店的陳皮都是十五年的上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