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姑娘你讓開(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成,來兩百袋。”
“啊?是!老爺您請坐,上好茶!”那店夥計差點樂瘋了,大買賣啊!
於是等趙新一行人從這頭走到那頭,整條街的藥鋪都知道今天來了個大主顧,田七一買就是三百擔(一擔一百斤),犀角張口就要一百根......
結果等趙新把吳氏兄弟開列清單上的藥物都買齊後,於管事的肝兒都開始哆嗦了。這位“王老爺”一下買了五萬多兩的藥材!這下子萬和行可虧大了!
幸虧廣州是整個南方藥材的集散地,趙新要是去揚州買,根本買不到這麼多的貨。於管事戰戰兢兢的讓店家開了單子,讓人送到白熊行的倉庫,那裡也是萬和行的產業。
趙新這時也看出了於管事的焦慮,便道:“於先生,別擔心,藥材的錢回去後我會轉給貴號。”
於管事原本想說“不用”,可這不是五百兩、五千兩,而是五萬兩,他實在沒勇氣拒絕。
此時已過正午,趙新一行人在藥材市場上轉了許久,都有些餓了。於管事想請趙新去酒樓要個包間吃飯,趙新心說哪用這麼麻煩,他一指街角的一個小飯鋪道:“不必麻煩,吃完還要去其他地方,那裡就行。”
於管事見趙新堅持,只得應了。等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家粥鋪。因為正午已過,吃飯的人不多,鋪子裡只有三個人在用餐。
話說眼下的廣州美食裡,可沒什麼腸粉、蝦餃之類的。後世耳熟能詳的那些小吃點心或者大菜,都要到十九世紀晚期才會出現。
這年月廣州人的主食是米、粥、面、粉、糕;青菜種類很多,甚至連荷蘭豆也都引進開始種植;至於特色嘛,狗、蛇、老鼠、蜈蚣、龍蝨。
粥鋪不大,蔡傢伙計便在門口找了桌椅坐下,他們決計是不會進屋和趙新同桌而食的。
於管事陪著趙新進了鋪子裡,各自要了一碗粥,要了兩個酥蠶餅,讓店家切了一隻雞,又要了一壺米酒。
趙新喝了一口米酒,吧嗒了一下才道:“要是冰的就好了。”
於管事正要搭話,只聽左側吃飯那三人的說話聲音突然就大了起來。
“劉先生,你這方子不對!”
說話的是一個面容清秀的女子,看上去也就十七八的模樣。她左側坐著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在中年人的左側則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年男子。
“哦?”那姓劉的老年男子淡淡一笑道:“我這方子怎麼就不對了?病人鼻鳴乾嘔,惡寒發熱,稍感胸悶,我先以附子湯溫陽,再以大承氣湯滌盪熱法,雖然寒熱互結中焦,再用四逆散協調陰陽即可。”
“是啊,劉兄用藥君臣佐使,已瑧化境。你這孩子,亂說什麼!”
那女子操著一口南京口音,不服氣的辯道:“爹,我沒說錯。那病人好飲酒,除了裡溼還有表溼。廣州多雨潮溼,露吃陵前,裡外夾攻,病溼則必不可免,應當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嗯?”姓劉的老年人一愣,呆坐半晌,突然一拍桌子道:“對啊!我怎麼把這事給忘了!”
趙新和於管事聽到這裡,已經知道旁邊這三人好像都是大夫。
慢著!清朝有女大夫嗎?
趙新想到這裡,不禁扭頭看了一下那女子。這一看不要緊,旁邊三人此時都注意到趙新身材高大,看穿著像是個旗人官宦。三人都怕惹事,於是便起身會帳,匆匆離開了。
趙新上午在藥鋪買藥時遭人圍觀多了,此時也不以為意。
吃過午飯,趙新便跟於管事說想去城內的府學西街看一下。他上午買藥材時和人打聽過,城內的書坊都集中在府學西街的幾家書院附近。他想看看有沒有宋版書賣。反正正事都已經辦完了,閒著也是閒著。
話說宋元舊刻到了清代已日漸稀貴,而嗜宋之風到了清代更加風靡。當年呂留良和黃宗羲兩人私交極好,就因為幾套宋版書搞的最後反目成仇。一個罵對方是隻亂喊亂叫的豬,另一個則回罵“悖亂”、“謬學”、“奴顏”......
眼下宋版書什麼價格?品相好的最貴每冊六兩,品相殘破的每冊八錢銀子,就這個價格對於大多數讀書人來說也是極為昂貴。
用糧食打個比方就好理解了。眼下廣州城一石大米是1.6兩銀子,一冊品相完好的宋版書差不多就是六百多斤大米。
這個價格到了趙新這裡連根寒毛都算不上,一套三百六十本的《太平御覽》要價二百四十兩,拿到另一時空價格翻一萬倍不要太容易。
雖說這年月就算宋版書存量不少,但那也不是路邊的大蘿蔔隨便拔。於管事帶著趙新轉了七八家書坊,最後總共也就買到了三套宋版書:《太平御覽》、《春秋繁露》、《龍龕手鑑》;其他如元版和明版的書籍倒是買了十幾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