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兩頭下注(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是對於永昌伯、西寧伯、定陽侯他們這些不上不下的勳貴來說,真的想要重現祖上的榮光,自然是不能去學那幾家頂級的勳貴之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別人沒有下注的時候首先下注寧王,若寧王最終能夠奪得天下,那麼他們便是從龍之臣,他日必將一飛沖天。
當然如果說寧王失敗的話,等待著他們的必然是抄家滅族。
若是沒有新政擾亂了天下人心的話,就算是寧王造反,諸如永昌伯、西寧伯、定陽侯他們這些勳貴絕對不會生出什麼異心。
但是如今卻是不同了,新政的出現讓崔齡他們看到了寧王造反成功的一線可能,也就助長了他們的野心。
永昌伯毛青的目光落在定陽侯身上道:「崔兄,不知魏國公那邊」
崔齡聞言眼眸之中閃過一絲不屑之色道:「那老狐狸自得知寧王造反之後便閉門不出,他到底在打什麼主意,一般人還真的猜不出。」
趙同幾人聞言皆是面色微微一變。
要知道真的說起來的話,魏國公徐浦在南京城之中的影響力可不是他們這些人可比的。
做為南京留守,再加上又是南京名義上的勳貴之首,可以說如果徐登高一呼的話,必然能夠號召一大批人。
也就是說,如果徐打定主意堅守南京城的話,那麼城中大半勢力哪怕是看在魏國公的面
子上也會跟著堅守南京城。
所以說趙同、毛青等人對於徐的態度無比的在意,畢竟他們如果想要將南京城獻給寧王的話,那麼魏國公徐的態度可就非常的重要了。
而做為魏國公手下左膀右臂之一的崔齡恰恰是他們瞭解魏國公徐對待寧王叛軍態度的唯一來源。
此時聽崔齡那麼說,趙同幾人色變的同時就聽得毛青道:「那老狐狸到底是怎麼想的,以我對他的瞭解,他可不像是對朝廷忠心耿耿之人,更何況此番新政施行,他們魏國公府單單繳納的稅賦就有上萬石之多,聽說魏國公府不少嫡系子弟曾在大庭廣眾之下直言李桓乃是天下第一女幹賊。」
一人下意識的道:「你們說魏國公他是不是也如我們一般,暗中派人同寧王聯絡」
登時一道道的目光落在永安侯蘇樂身上。
蘇樂不禁輕咳一聲道:「我就是那麼一說,好歹徐他們徐氏一族一門兩國公,料想也不至於會背叛天子,同寧王勾勾搭搭。」
不過崔齡卻是冷笑一聲道:「這可不好說,不要忘了,當年靖難之役,他們徐家可是兩面下注,一個站在建文帝一方,一個則是站在太宗皇帝一方,結果人家徐氏愣是落了一門兩國公,誰又敢保證他徐會不會同樣學他那老祖宗一樣兩面下注啊。」
蘇樂眼睛一眯道:「這麼說來的話,咱們可得防備著點那老狐狸,別到時候獻城的功勞被那老狐狸給搶了去。」
而此刻正被崔齡等人所議論的南京第一人,魏國公徐正在府邸之中,面色之間的帶著幾分鄭重之色。
其孫徐鵬舉則是帶著幾分好奇的看著徐道:「爺爺,一些人私下裡都在說咱們家暗通反賊寧王,意圖效仿先祖,兩面下注」
一頭蒼白頭髮的徐坐在那裡,雖然說年歲頗高,可是無形之間的那一股威勢卻是相當的不凡。
就聽得徐冷笑一聲道:「不過是一群無知小兒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我徐氏一族對天子忠心耿耿,何來兩頭下注之說。」
徐鵬舉聞言莫名的稍稍鬆了一口氣,說實話,做為魏國公府下一代的繼承者,徐鵬舉其實對於寧王並不怎麼看好。
或者說徐鵬舉不喜歡變數,寧王起兵造反那就是偌大的變數,畢竟如果沒有寧王造反的話,不出什麼意外,待到徐故去之後,他百分之百的可以繼承魏國公爵位。
但是如果換做是寧王奪得了天下的話,那麼到時候這其中的變數可就大了去了,誰也不敢保證他們魏國公一脈將來會怎麼樣,他還能不能成為下一任的魏國公。
正說話之間,忽然就聽得外間一陣敲門聲響起。
書房之中的徐皺了皺眉頭道:「何事?」
就聽得吱呀一聲,隨即便見一人匆匆進入書房之中,然後小心翼翼的將一封密函遞給徐道:「公爺,有人前來拜訪公爺。」
徐目光掃過那看不出什麼來的信封,隨即開啟,只看了一眼便是面色微微一變,豁然抬頭看向管事道:「來人何在?」
那管事低垂著頭,彷彿是沒有看到徐的神色變化一般道:「回公爺,來人正在外廳。」
徐俌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將人帶來見我。」管事匆匆離去,徐鵬舉看到徐的反應不禁心生疑惑,目光落在徐手中那一封密函之上道:「爺爺,這人是……」
徐看著徐鵬舉,緩緩開口道:「錦衣衛指揮同知陳克!」
「什麼?怎麼會是他,他不是人在京師嗎,為什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徐鵬舉的話戛然而止隨即睜大眼睛看著徐道:「這麼說朝廷已經對爺爺您生出了防備」
陳克何許人也,一般人或許不知道陳克之名,但是做為當做下一代的魏國公培養的徐鵬舉卻是對陳克的情況再
清楚不過了。
李桓做為錦衣衛指揮使,陳克便是李桓的左膀右臂之一,而此番陳克突然之間出現在南京城,更是悄悄前來拜訪他們魏國公府,徐鵬舉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朝廷對他們魏國公府生出了防備之心。
徐沒有說話,只是坐在那裡,眼眸之中閃爍著睿智的神光,數十年身居高位,見慣了風浪,早已經讓徐養成了一顆泰山崩而不色變的心臟,縱然是陳克這位幾乎代表了李桓的錦衣衛指揮同知前來,他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顯得很是從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