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編導系實踐課(上)(第2/5頁)
章節報錯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係”“偶然關係”“必然關係”和“戲劇關係”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
1)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
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係,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複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定。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定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
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複,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
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聽完助教的解釋,有人點頭,有人在思考。
劉尚滿意地點點頭。
自己招的這個研究生來做助教真是省了自己不少事情。
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聊一聊,韓露這個電影在劇本結構上的特徵。
韓露遠遠地瞅見劉尚給學生講課,回想自己之前跟劉尚學習的情景。
一晃五六年過去了,現在自己是能獨當一面的導演了。
劉導已經成了北電的教授。
只是不知道劉哥以後還拍不拍電影,是不是就打算退休當老師享清閒了。
韓露想著事情,這時場務過來告訴韓露,各部門全都準備就緒,可以開機了。
韓露點頭,站起來,開始拍。
她瞅見盛海亮還蹲在劉尚那邊聽課,她招呼盛海亮:
“海亮!你要轉行當導演了還是咋的?不拍戲了啊?”
盛海亮聽到叫喊,噌地站起來往這跑:
“來了來了,導演,我剛才等著沒事,就去那邊聽聽課,學習一下。”
韓露瞅了一眼盛海亮,揮揮手,示意盛海亮趕緊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