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聊一聊國內外特效(第4/4頁)
章節報錯
&nage開始普遍的OO開放平臺結構,提供外掛開發功能,簡化開發難度,但依然普遍存在的研發團隊是高等級特效供應商的必備條件。
你們的工作團隊裡有多少研發人員?
六、外包體系管理與工作量
好萊塢是一個全球工業化體系,它的主要核心在美國,因為它把持的金融,經紀,內容研發,內容確立,發行,宣傳,保險,再保險,質量標準最終決定權,流程標準化,資本最終核算等工業電影體系中最關鍵的核心環節。
到了特效製作環節,基本上在全球形成穩定的供應商體系,這個供應商體系依靠法律一致性,匯率變化,政府退稅,語言交流能力,資料傳輸能力,經驗等原因形成的價格差最終形成供應商的有規律流動。
我們不難用這些標準判斷,好萊塢2030年來特效製作外包供應商的全球流動情況。
包含現在的加拿大,紐西蘭,英國,澳大利亞這些一線供應商形成的變化,轉變的規律。
當形成供應商體系後,如何進行管理和集中運營完成大量的分級外包等級制定和質量管理,進度管理,那是一個大的管理經驗,能力的積累過程。
畢竟檔期可不是開玩笑的事。當然是需要管理工具的(這是經驗積累,研發能力,及管理理念的結合)。
七、市場與資本。
我們天天在說中國電影票房,大家要知道,這裡有4050%的好萊塢電影內容的票房。
那麼意味著好萊塢電影僅票房這一塊收入就不僅僅是北美收入(發行全球計算,美加是統一區域)。
另外總收入不僅僅包括院線票房,還有30%的收入來自電視與網際網路,還有40%的收入來自於衍生品,還有沉澱資產(IP,形象,數字資產……)。
那麼我們看到一個比北美票房、全球票房收入大了12倍的總回收收入和56倍資產價值存在於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中。
這麼說無疑由於資本體量,它才能成為一個產業,才能吸引足夠多的優秀的各行各業的人員加入。
別告訴我7、800億人民幣票房就是一個產業。
中國的產業標準大概是千億人民幣起。
美國呢?大約要1000億美元起。
美國影視行業是美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幾年和他比較接近的產業規模是航空航天。
只有一個領域達到產業規模它的細分領域(比如VFX)才能夠引發規模效益,進入良性發展迴圈。
八、法律體系
美國好萊塢這個體系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保障它不斷發展的墊艙石是市場以及完善合理的法律制度。
包含智慧財產權及判定機制,分配機制,機構組成機制。
我們拿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a、帕拉蒙反壟斷法,沒有它那麼院線和發行公司與電影公司就可以壟斷市場。經紀公司就可以與電影公司聯手對演繹人員的定價進行傷害。
b、發行中的對賭機制,院線和製片方收入分成比例的動態關係。很好的體現了風險與利益共享的機制。
c、行業協會的作用,成就了資本,集團,機構與創作者的關係。
d、金融體系的對接(經驗資料的積累和演算法提煉)。
另外好萊塢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體系,但又相對穩定。這樣保證了內容供給的高標準可能,也保證了業界存在的經濟基礎。畢竟都要吃飯,沒有良好的收入,人才很難聚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