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你看清楚了嗎(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天要拍的戲份是嫫母發明夯的劇情。
關於夯,夯是用來打夯的工具,是一種建築中用的工具,蓋房打地基時使用它來把地基砸的更實,夯是自制的,一般就是用農村軋場、墩地用的圓柱形的石頭碌碡,兩邊用檁條綁起來,這就是夯了,使土的壓實係數滿足建築物的需要。
嫫母發明夯是有歷史典故的,傳聞黃帝從涿鹿打仗回來,看到中部的橋山又高又好看,又有九座山圍起來,就取出羅盤測量,說這是一個“九龍朝鳳”的寶地。
天下既然平定了,黃帝就在這裡建都,修一座“黃城”。
這下子,全國很多的人都來到中部,打牆壘壁,修造宮殿。
人們春夏秋冬,一日日、一夜夜地勞動,白天頂著太陽,晚上點上篝火,換班幹活,勞動的號子連成了串……
但是由於是首次修這樣大的城,經驗不足,進度很慢。
終於一節城牆修起來了,那麼高,人們擦著汗欣賞著。
誰知道半夜裡突然下了一陣暴雨,打雷閃電的,城牆轟隆隆地塌倒了,成了一堆泥。
有的人說:這大概是動土的時辰不對,或是城牆的位置沒定好。
黃帝仔細地看了一會兒,搖搖頭,對力牧說:
“我看這主要是打得不牢實,這麼厚的城牆光用‘柱子’槌是不行的!”
正在黃帝為這件事發愁的時候,西宮娘娘,就是那個發明了明火的嫫母,她忽然眉開眼笑地對黃帝說:
“有了!”
黃帝抬起頭,見她高興的樣子,就問:
“有什麼辦法了?”嫫母就給黃帝又是比劃,又是解說。
黃帝按照嫫母的辦法,叫人們用金鏨將石頭鏨成一丈多寬的圓盤,再在周圍鑿十二個圓眼,拴上繩子。
一個人喊號子,十二個人一齊拉,石盤一下就升得比人還高,重重地塌下來,“騰!”地一聲,把虛土打了一個深坑。
大家都高興得拍手叫好。
因為人們拉舉石盤時,要大家一齊用力,同時發出“吭喲,吭喲”的聲音,就把這石盤叫做“夯”。
以後再打城牆時,先用柱子槌一遍,再用石夯塌一遍,這樣築的城牆又厚又高又結實……
眼看著黃城修好了,黃帝讓嫫母住在西宮。
嫫母感恩黃帝對她的深情,每天都騎著馬走十幾里路,從西宮來到橋山的中宮拜見黃帝。
她一路風塵僕僕,老遠在黃花溝就下了馬,踏著細步走上橋山。
拜見了黃帝,又步行到黃花溝,從這裡騎馬回去。
至今,黃花溝裡還有西宮娘娘的下馬石,石頭上還留有馬蹄蹬出的深印呢。
下馬石旁邊就是黃花泉,北面的石崖上,還刻有嫫母的坐像。
黃帝也很敬重嫫母,他說:“她德而不妄,雖然長得醜一點,這有啥不好的?”
按照歷史記述,發明夯的時間是在蚩尤戰敗之後,也就是逐鹿之戰。
嫫母發明了夯,可以夯實虛土。
但是黃帝虜獲蚩尤後,將夯工具中的圓盤石換成了蚩尤。
五根繩子分別纏繞在蚩尤的四肢和脖頸。
五個隊伍合力拉起蚩尤,然後將蚩尤重重落下,夯實泥土。
隨著泥土結實,蚩尤的屍體碰撞硬土,五臟六腑全都破碎,最後硬生生地被五條繩索分屍。
至此黃帝仍然沒有放過蚩尤,命人將蚩尤的碎屍磨成肉沫,做成肉粥,分給城中百姓吃。
有誰不吃的,就會被處死。
黃帝藉此暴力手段,威懾天下,一時間,沒人敢跟黃帝唱反調。
劇組這會拍的是前面嫫母發明夯土的情節。
張蓉扮演的嫫母扮相醜陋,但是機智過人,她跟於何為扮演的黃帝獻策,可以利用夯來打牢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