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知縣敢問朕就敢答(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時間整個文華殿都安靜了下來,連高光義的一聲嘆息都能讓所有人聽到。
高光義老早就知道張淵那邊準備借經筵搞事情,甚至為此將朝堂大寶都召了回來,所以幾天前就私下提醒過楚牧,但皇帝好似並不在意。
哎,皇帝還是太年輕,不瞭解朝堂的險惡,現在好了吧,被陳家楊問住了吧!
不過平心而論,今日的經筵即使是宦海沉浮幾十年的高光義也覺得弔詭。張淵一派想借著經筵敲打陛下,他是知道的,但他沒想到北派今日也有動作,甚至把汪琦都派出來了。
往常經筵雖然經常辯論,但都是就事論事,引經據典的侃侃而談,而今日兩邊一上來就大開大合的槓上了,完全不是就事論事的辯論,而是針鋒相對的互相攻擊。
最奇怪的是今日的辯題,往日經筵的題目一般是偏抽象的,諸如什麼論無為而治或者論百家爭鳴什麼的,今日卻是偏時政的辯趙宋制夷之策,趙宋制夷自從《夢中五千年》傳世以來,一直在讀書人圈子裡爭論不休,大體上都是批評宋朝軟弱的。
在幾十年前這個辯題倒沒什麼,那個時候不會有人把趙宋聯想到當朝。但永平帝在位時,對外著墨很少甚至屢屢退讓,民間早就有人暗諷永平帝是趙官家了,而現如今大文周邊形勢十分微妙,新君第一次經筵竟然就討論這麼敏感的問題,高光義覺得這是有人在試水溫!
高光義扭頭看了看身邊的幾位內閣大臣,有本事試這個水溫的只可能是他們!
竇鼎之已經察覺到了高光義的眼神,他自然是沒有任何反應,臉上平淡如水。
所幸高光義現在也沒時間管這個,耽誤之急先解皇帝之圍!
大經筵雖然一般會指定幾位主要的講讀官,但畢竟百官到場也不是完全來當看客的,也是可以發言的。高光義看著楚牧被問的有些為難,在考慮要不要站出來幫皇帝解圍。
之所以要考慮,是楚牧曾經告誡他,不要讓人察覺他們兩人的關係。而在旁人看來,過去遇事只會唉聲嘆氣的高光義,突然跳出來幫皇帝,怎麼想都覺得有問題,更別說身邊這三個人精了。
楚牧沉默了半天,陳家楊卻不管皇帝是不是為難,繼續追問:“陛下如何看待趙宋制夷?真的覺得和夷狄議和也無不可麼?”
在場百官其實跟年輕的皇帝接觸不多,難得的機會,都想聽聽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或者說是個什麼路數的人,故而皆屏息而待。
看到陳家楊一下把火引到了皇帝身上,本來咄咄逼人的汪琦卻默默地退後了,雖然太后的意思是適當的讓楚牧出出醜,但汪琦何其精明,讓他去懟陳家楊沒問題,讓他去得罪皇帝,他才不會那麼傻呢!
倒是剛才一直插不上話的李術急於表現,傻不拉幾的上前指責陳家楊道:“陳家楊大膽!陛下不言你竟敢一而再再而三的追問,是何居心!陛下或許是對趙宋故事還不熟悉,你卻屢屢追問,到底想幹什麼!”
“李侍郎此言差矣!陛下明明知曉契丹女真,怎麼能說陛下不知趙宋故事!太祖當年明言,經筵以論明道,君臣皆可暢言互相討教,我請問陛下有何不可!”陳家楊反駁道。
“對啊!陳知縣只是請教陛下,李侍郎何必上綱上線!”
“大經筵本來就是論道,請教陛下有何不可?”
幾位清流派的官員紛紛為陳家楊說話,北派官員也不甘示弱反擊。
“陛下不想說非逼著問,陳家楊居心撥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