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經濟殖民(4000字)(第1/4頁)
章節報錯
清晨的陽光升起,宰予從船艙出走出,耳邊傳來陣陣浪濤聲。
他向左右的江面看去,竟發現了十數條載滿了貨品的船隻。
這些船隻有大有小,造型各異,大一些的大概有七八丈,小的則只有普通漁船大小。
他們載著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載著白花花的齊鹽,有的則載著成堆的農具,還有的則是一筐又一筐的糧食。
如此多的商旅,這等發達的水上運輸,不用想也知道,他們距離齊都臨淄已經不遠了。
宰予舒展的伸了個懶腰,他抬頭向二層的平臺望去。
子貢和范蠡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起來了,二人此時正聊得火熱。
范蠡道:“我讀《管子》,主要有幾點體悟。
要想經商致富,主要還是在於積貯貨物。
錢幣本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只有將它兌換成貨物,才能產生價值。
做生意的首要之務,就是保證手中不能持有大量滯留的錢幣。
不過花錢買進貨物,也不能隨意亂買,必須得精中選精,綜合形勢來考慮購入的貨品種類。
像是那些容易腐敗的貨品,一定記得不能久藏,若是想要冒險囤積,以求高價賣出,多半是要賠本的。
做生意還是得仔細的研究市場上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以此來判斷物價的漲跌。
物價貴到極點,百姓買不起,需求就會減少,那麼它的價格就會下降。
物價賤到極點,百姓買得起,需求就會上升,那麼它的價格就又會上升。
所以,做生意的時候,一定要趕在手中貨物貴到極點前,及時賣出,視同糞土。
同時還要觀察市場上的貨物,看看哪種貨物已經賤到了極點,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
貨物與錢幣的流通週轉,必須要做到如同流水那樣順暢。
如此一來,大概就能致富了吧?”
子貢聽完,讚賞道:“少伯,我也贊同你的觀點。
商人們夏天購買裘皮,冬天購買葛布,旱天購買船隻,雨季購買車子,就是這個低買高賣的道理啊!
不過我覺得,雖然做生意是為了謀取利益,但卻不應謀取暴利。”
范蠡聽了,飲了口酸漿問道:“您是怕被買家記恨嗎?”
“那倒不是。”子貢道:“尋常吃進、賣出貨物,如果能有十分之一的利潤,就已經很高了。
如果超過了這個界限,那麼就像是你剛才說的那樣,你販賣的貨物一定是具有很高風險的商品。
要麼是容易腐壞,要麼是違禁物品,要麼就是囤貨居奇。
這三種無論是哪一種,都說明不能穩妥的獲得經商收益,所以想要有所成就的商賈,是絕不會去博取十分之一以上利潤的。”
范蠡聽了,開口問道:“可如果遇上了災年,哪怕是普通糧食的價格也不止十分之一的利潤啊!你的觀點,請恕我不能苟同。”
范蠡話音剛落,便聽見宰予的聲音悠悠傳來。
“有的商品賺取十分之一以上的利潤,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有的商品,是萬萬不能超過十分之一的。”
范蠡饒有興致的問道:“此話何解呢?”
宰予懶洋洋的晃悠到他的身邊坐下。
“把池水抽乾去捕魚,哪裡會捕不到魚呢,只不過第二年就沒魚捕了。
把森林燒光了去狩獵,哪能會抓不到野獸呢,只不過第二年就沒野獸抓了。
做生意還是得講究個細水長流,糧食這種東西,囤貨居奇這種行為,實在不是君子和良賈應有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