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商的根本在於民眾能承擔商品的價格,如果糧價居高不下,商賈又能從哪裡獲取利益呢?

所以說,薄利多銷,以仁為本,有道行商,才是商貿的根本之道啊!”

范蠡聞言,先是一皺眉頭,思索了片刻後,方才微微點頭道。

“細細想來,好像的確是這個道理。”

不過很快,范蠡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可經商畢竟只能富足商賈,又如何能使得民眾富裕起來呢?”

宰予笑了笑,說道:“要想使民眾富足,要做到兩點。”

“是哪兩點呢?”

“其一,便是提高民眾的生產能力,假使一名農夫耕作百畝田地,可以獲得百石糧食的收益。

若是百畝田地的收益能提升至兩百石,那麼他每年就能多出百石的糧食去換取其他商品。”

范蠡聽到這裡,不由問道:“您說的不錯,可問題是,如何才能讓田地的歲產翻倍呢?”

宰予道:“田地的收成不止受到土地肥力的影響,也會受到水患、乾旱的影響。

如果可以沿河道附近修建堰渠、深挖溝壑池塘,那麼豐水時,可以用它們來蓄積河水,防止洪災肆虐。

而當乾旱降臨時,也可以利用它們積蓄的水源灌既農田。

平時,又能用它們來養育魚蝦,增加魚獲收入。

這難道不是一舉三得的好事嗎?”

范蠡聽了大感驚奇:“這……倒的確是個好法子,只不過,單憑商賈的力量,恐怕無法完成如此繁雜龐大的工作吧?”

宰予點頭道:“所以說,此時又要配合運用第二種方法。”

“那麼第二種方法是什麼呢?”

“修建大型工程,必須要得到來自國君的支援。但國君有的賢明,有的則顯得昏庸。

因此,即便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有些人也分辨不清。

所以,也要根據君主的喜好,採用不同的辦法遊說他們。

有的要用利益引誘,有的要用道義說服,有的則要用恐懼懾服。”

子貢聽了,忍不住小心臟一緊,可片刻之後,他又放鬆了下來。

這也就是不在曲阜,要是夫子聽見這段話,還不得把子我這小子吊起來打?

而范蠡聞言,則是忍不住大感驚奇:“用恐懼懾服君王?”

他只聽說過國君用刑罰懾服臣民的,還從未聽說過商賈能夠反過來恫嚇國君的。

“宰子,此話怎講啊?”

宰予道:“少伯,你覺得,對於國君來說,是農人更重要呢?還是商賈更重要呢?”

范蠡毫不猶豫道:“當然是農人更重要。”

“那你覺得為什麼農人更重要呢?”

范蠡道:“世人皆知,農桑乃國家根本大事,沒有農人務農,哪裡來的糧食呢?

沒有糧食,國家還如何存續呢?”

宰予聽了只是笑著搖頭:“那你久居越地,應當熟知附近東夷的生活習性,他們難道也是以農桑為本嗎?”

范蠡聽了,忽的一愣,他皺眉思索了一陣子,方才開口道。

“東夷多以漁獵獲取食糧,對於耕地務農並不特別看重。”

宰予又問道:“那你知道西戎和北狄的習性又是如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