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襲話說完,子貢又開口發問道:“夫子,我有疑惑。”

孔子笑道:“那就說出來吧。”

子貢微微挺身,恭謹問道:“您方才說治理國家,要選賢任能、辨別忠奸、節省財用,但僅僅做的這些,恐怕還不足以使國家運轉得當吧?

管夷吾生活奢靡, 這算不上節省,但他依舊能夠輔佐桓公稱霸。

晉文公流亡國外時,沒有食物即將餓死,介子推偷偷割下大腿上的肉讓文公充飢。

然而文公回國繼位後,在流亡時追隨他的狐偃、趙衰、賈佗、先軫、魏犨都得到了封賞,唯獨介子推沒有得到賞賜。

介子推辭讓封賞隱居山中, 文公想要逼他下山,就在山中縱火,結果反而把介子推燒死。

文公這種做法,稱不上是辨識忠奸,但卻依然能夠號令諸侯。

秦穆公下葬時,命令秦國的賢臣多達百人隨同殉葬,這說不上是尊重賢能,然而他卻依然能開闢疆土,東破強晉,西霸戎夷。

究其原因,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孔子聞言,笑著回道:“賜啊!你這是沒有弄懂為政的根本之道啊!

國家的政事,怎麼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而不看另一面呢?

管夷吾擁有經世之才,所以他雖然生前雖然生活奢靡,但卻使得齊國富足、稱霸諸夏。

但也正是因為他的生活奢靡, 所以為齊國種下了奢靡之風盛行的禍亂根源,使得桓公無法分辨忠奸。

自從他逝世之後, 豎刁、易牙、開方、常之巫等小人先後得到桓公的重用。

豎刁閹割自己來博取桓公的信任。

易牙烹殺自己的孩子做成肉羹取悅桓公。

開方作為衛國的公子,拋棄父親衛懿公和蒙難的祖國來侍奉桓公。

常之巫以巫蠱之術恫嚇、誘導桓公。

這些人結為朋黨、互相勾結、矇蔽君上、禍害百姓。

使得桓公病亡於宮闈之內無人過問, 屍體放在床上六十七天, 發臭發爛,軀幹上爬滿了屍蟲,無人為他收斂。

齊國也因此陷入內亂,五位公子互相討伐,使得桓公和管仲留下的霸業不再,齊國再也無法恢復往日的威勢。

而晉文公不辨忠奸,使得介子推被燒死在綿山之上。

晉國的百姓都哀嘆介子推的命運,於是就約定在介子推死去的這天不生火做飯,寒食節由此而來。

而晉國的公卿大夫也因為介子推的死心有慼慼,再不敢以介子推這樣的忠誠之士為楷模去教育子弟。

於是介子推死後,晉國的朝堂之上,秉忠行事的人越來越少,而以邪妄之言矇蔽君主的人越來越多。

晉國公室的衰微,正是從文公開始的啊!

至於秦穆公,他能夠稱霸西戎,兼併十二個國家,開闢千里土地, 正是因為重用賢臣啊!

他聽從公子縶的建議, 以五張黑羊皮換取百里奚,百里奚又向他舉薦了蹇叔。

西戎王的使者由余前來拜訪秦國, 穆公以禮相待,所以又得到了由余的輔佐。

秦穆公聽取他們的建議,向東擊敗了晉國,向西征服了西戎。

然而他死後,卻用這些良臣殉葬,所以秦國的力量也自此衰落。

所以說,治理國家選賢任能、辨別忠奸、節省財用又有什麼過錯呢?”

孔子這段話說完,學生們正在思索著話語中的道理呢,宰予又突然站了出來。

“夫子,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治理國家的方法都各有各的缺點,那麼有沒有值得效法的完美物件呢?”

孔子聽了,捋著鬍鬚道:“完美的物件大概只有堯舜這樣的聖人吧?”

宰予聽了皺眉道:“可堯舜的時代過於久遠,他們施政的方針已經無法考證,有沒有近一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