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孔子論政(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話的幾人都是被三桓招攬至門下治理地方的。
看他們如此急不可耐想要詢問為政方法的樣子,顯然是和孔忠差不多,這幾個月被繁雜的政務折磨的不輕。
他們有的抱怨政務太多,有的則嘆息事務棘手,有的則在抗議地方勢力不聽號令。
而孔子聽到他們的問話,也不直接回答,而是微笑著說道:“不齊。”
宓不齊立刻起身行禮:“夫子。”
“你與他們同樣是治理地方, 你難道沒有遇到這些問題嗎?”
宓不齊笑著搖頭:“或許是我比較幸運,所以並沒有遇到這些。”
此話剛一出口,便有同學問道:“難道你治理的地方,政務不多嗎?”
宓不齊搖頭道:“政務很多,但是我在鄉里發現了五個比我更加賢能的人,我任用他們幫我治理地方,所以做起事來尤有餘力。”
孔子聞言點頭笑道:“治理地方, 在於選賢任能。”
可這話剛說完, 又有弟子質疑道:“我也知道鄉里存在賢人, 但我同樣任用他們,不止沒有將政務處理的更妥當,反而還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這幫人勾結鄉里的豪族,攪亂鄉里的秩序,敗壞當地的風氣。光有才能,如果品行不端的話,又怎麼任用他呢?”
孔子聞言,又笑著點頭道:“選賢任能,在於辨別忠奸。”
宓不齊聽完, 笑著回道:“品行不端的人,的確不能任用。只不過,我湊巧得知了鑑別品行的方法而已。”
一說到這裡, 學生們紛紛來了興趣:“你怎麼鑑別的?”
宓不齊道:“我上任的時候,正巧碰見我的朋友陽晝。
當時他正坐在河邊釣魚, 於是我就下車向他道別,順便詢問他有沒有幫我治理地方的建議。
陽晝說:我的出身卑賤,地位低下, 所以不懂得治理之道。但我垂釣多年,可以送給您一些釣魚的經驗。
我覺得好奇,於是便向他請教。
陽晝說:釣魚時,剛剛放下魚餌,馬上就迎過來吞食的是‘陽橋魚’,這種魚,肉薄而味不美。而繞著釣餌游來游去、欲食又止的,叫做魴魚,這種魚才是肉肥味美的魚。
我剛開始並不能領會陽晝的意思。
但後來,我的馬車走到距離鄉里還有三五里距離的時候,我發現鄉里的一些小吏居然就站在半途之中迎接我。
這時候我才明白,這些人便是陽晝所說的那種陽橋魚啊!
經過這件事以後,我就對鄉里官吏的品行有了初步的判斷,在考察了所有人後,終於選出了五位品行與才能俱佳的人,協助我處理政務。”
孔子聽完這段話,禁不住笑著連連點頭:“以小見大, 喻理於魚。不齊啊!你應該好好的感謝那位指點了你的釣叟,他才是真正的賢人啊!
當年太公可以從垂釣中領會出治理天下的道理,你的這位朋友就算無法治理天下,但他的才能也足以用來治理國家了。
至於不齊你啊!懂得任用賢人,同樣是可以治理國家的人才啊!
從前堯舜治理天下,都是一定要訪求賢人來輔佐自己。
這些賢人,是治理天下的關鍵。
而你與能夠賢人結交,又可以選賢任能。
可惜啊!你治理的地方實在是太小了,就算讓你做督管城邑的大夫,你大概也是可以勝任的吧!”
學生們聽了孔子的話,都對宓不齊報以羨慕的目光。
畢竟夫子可是很少這麼誇讚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