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國扶助田氏,在晉國扶助韓趙魏,在楚國扶助他們國內的小山頭……

這個念頭一出來,宰予身上汗都下來了。

想法實在是過於大膽,以致於把他本人都驚到了。

但轉念一想,好像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當初吳國的延陵季子造訪晉國時,就曾經預言晉國的政權將會落在韓趙魏三家手中。

而《孫子·吳問》中,孫子也曾大膽預測晉國六卿中,範氏和中行氏會率先滅亡,智氏其次,之後是韓魏,而趙氏則有可能最終掌控晉國。

歸其原因,在於六卿封地內的田畝大小並不相同。

範氏、中行氏的田地,以八十步為寬,一百六十步為長,劃為一畝。

智氏則是以九十步為寬,一百八十步為長。

韓魏以百步為寬,兩百步為長。

趙氏則以一百二十步為寬,二百步為長。

因為趙氏的田地大,所以當六卿授田時,民眾就更傾向於耕種趙氏的田地,而摒棄其餘五卿的田地。

這麼一想,趙氏的確是個不錯的‘試驗田’,不僅影響力夠大,還有相當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如果趙氏推行仁政,而使得萬民皆附,那麼其他國家的卿大夫家族就會紛紛效仿……

即便那些卿大夫不效仿,那他們的力量也會被逐漸削弱。

而且,我還可以給予施行仁政的卿大夫家族們,一些微不足道的技術指導……

如此一來,不施行仁政的家族就會被兼併,施行仁政的家族就會興盛。長此以往的話……

“嘶……”宰予一拍腦瓜子:“這是何等天才的設想!”

宰予正在暢想著無比廣闊的未來時,馬車突然停下了。

原來這會兒工夫,他已經來到了魯國使團入住的館驛前。

宰予下了馬車,向御者道謝後,心情暢快地步入館驛。

他準備等回到房間後好好地做一場春秋大夢,從圖書館的典籍裡,繼續完善建設夢中理想國的具體方案。

他剛走到房門前,便看見裡面透出一點微弱的燈光。

宰予伸頭向內一看,原來是子貢正點著油燈,坐在几案前讀書。

“子貢,你不在你自己的屋子裡待著,跑到我這裡幹什麼?”

子貢扭頭看他,眼神中寫滿了疲憊。

“子我,我不明白。”

宰予一臉戒備的望著他,貼著牆邊走進屋內:“你想不明白什麼?”

子貢舉起書本,指著上面的一行行文字道:“你昨天交給我的這本《管子》,我看不懂。”

“哦……”宰予舒了口氣,來到他身邊坐下:“說吧,哪個字不認識?”

“我不是不認字,我是看不明白《管子》裡面說的道理。這本書裡說的一些東西,和夫子教我們的,以及我自己設想的,似乎不太一樣啊!”

宰予早知道子貢會有疑問。

夫子的理念畢竟偏重於理想化,而管仲的學說卻是完完全全的經世之法。

兩者理念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思想上,更體現在施政上。

面對迥然不同的兩個學派,子貢如果一點疑惑那才是見了鬼了!

“說吧,你是哪裡覺得不明白。我雖然也並不能全部領會,但《管子》的某些章節,我還是有一些獨特見解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