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宰予的理想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月色朦朧,趙氏下宮的宮門緩緩開啟。
一輛馬車從中駛了出來,裡面端坐著的,正是剛剛與趙鞅一番暢談的宰予。
雖然直到最後,趙鞅也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
但宰予卻一點都沒有氣餒。
趙鞅身為晉國六卿,要是能因為三言兩語便貿然決定立儲,那才是反常呢。
所以宰予今天如此賣力的為趙毋恤說話, 並不是為了在短時間內讓趙鞅對趙毋恤改觀,而是為趙鞅提供另外一種看待繼承人的方法。
以趙毋恤的賢能,只要趙鞅對他多加關注,他很快就會脫穎而出的。
而這一次在晉國偶遇趙毋恤,也讓宰予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從前宰予覺得,要想讓夫子‘仁’的思想得到運用,必須要說服各國的當政者,又或者運用暴力手段才能達成目的。
但這兩條路都太難走了。
現在正值春秋與戰國的交界點,未來的數百年中,在春秋時期還能夠殘存的仁義道德,將會在戰國時期毫無生存空間。
春秋的戰爭,尚且還殘留有貴族戰爭的體面。
戰國的戰爭,卻已經演變為毫無節制的征伐。
爾虞我詐,欺騙與背叛,天災與人禍,天下深陷泥淖,百姓苦不堪言,這才是未來數百年的主旋律。
如果不能為各國的當政者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思路,單是以仁義道德去遊說他們,雖然他們依舊會尊重你,但大抵是不敢用你的。
所以說,要想讓這些久居上位的當政者願意與民眾共享利益,就必須用更大的利益去誘導他們。
比如說農具, 又或者是更為先進的耕作方法。
趙鞅願意傾聽‘仁’的思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
而除了可以用先進的生產方式引誘他們以外,這幫人的野心,也是完全可以利用的。
齊國的晏子當初看到田氏的所作所為, 就曾憂心忡忡的發出感嘆。
他說:呂氏的齊國怕就快要被田氏取代了吧?田氏私用的量鬥比公制量鬥要大上四分之一,他們借糧食給百姓時,就用大的鬥。而收回糧食時,就用小的鬥。
田氏砍伐山上的木材運到市場,販賣的價格不比山裡更高。
販賣魚鹽蛤蜊等海產品,價格也不比海邊更高。
而國君聚斂的財物都已經腐爛生蟲,但國內的老人們卻還在挨凍受餓。
民眾犯下輕微的罪行,卻要遭受過重的懲罰。
國內被砍掉腿的人不計其數,以致於國都的各個市場上,鞋價便宜而假腿昂貴。
百姓時刻感到痛苦,田氏趁機去安撫他們,所以民眾擁戴田氏就擁戴父母,歸附他們就像流水匯入江河。
田氏可沒有得到曲轅犁這種先進的農具,但他們卻依然願意讓利於民。
而齊侯坐擁富庶的齊國,卻寧願看著府庫裡的糧食爛掉,也不願意同民眾分享。
宰予忍不住感嘆道:“還是齊侯的位子坐的太穩了啊!如果不為他施加一點壓力的話,他又怎麼肯割捨掉自己的利益呢?
勸齊侯這樣的人施行仁政,那是絕對行不通的。
而像是齊國的田氏, 晉國的六卿,卻是時時刻刻都會被他人取代的。
而且,他們都有繼續向上,圖謀更進一步的志向。
所以,這幫所謂的‘亂臣賊子’,反倒成了可以施行仁政的物件了。”
宰予想到這裡,忽然搞明白了一件事。
他一拍大腿,喊道:“怪不得夫子在另一條時間線上鬱郁不得志呢!鬧了半天,輔佐公室和提倡仁的舉措,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啊!”
宰予忽然感覺自己貌似觸控到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或許,我應該讓各國君王的位子,全都晃盪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