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是……”

無論是紙張還是曲轅犁,都是趙鞅先前從未見過的東西。

他看一眼圖紙,又看一眼宰予,問道:“我只聽聞,孔仲尼廣收學子,教的都是詩書禮樂,沒想到他的學生里居然還有人懂得工匠技藝。

您的這些學識, 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宰予回道:“夫子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正是因為夫子出身貧賤,所以他曾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也曾做過管理牧場的職吏,因此才能懂得許多常人不懂的技藝。

夫子教導我們這些學生,也向來講求因材施教。

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德行出眾, 夫子便用古之君子的事例啟發他們, 幫助他們修養己身。

子有、子路喜歡參與政事,夫子就教他們治理國家的方法。

而我宰予……”

說到這裡,趙鞅忽的笑著打斷他:“您能言善辯,恐怕您的老師教給你的,便是遊說他人的方法吧?”

宰予聞言,並不否認,而是笑著回道:“我雖喜歡與人辯論,但奈何天生口舌笨拙,所以我剛開始向夫子學習時,學的並不是辯論之法。”

“喔?那您最初學的是什麼呢?”

宰予道:“我所學者,不過《連山》《歸藏》《周易》,唯此三易而已。”

“您懂《易》?”趙鞅聞言如獲至寶,他驚喜問道:“我聽聞學《易》者,要麼擅長與人看相,要麼懂得占卜之法,不知道您會哪一種呢?”

宰予端起酒爵飲了一口,隨後拱手道:“看相、占卜,我都懂得一些。”

“那……”趙鞅左思右想,忽然開口道:“那不知能否請您為我趙氏卜上一卦呢?”

宰予站起身行禮道:“請上龜甲、炭盆。”

“來人, 上龜甲、炭盆!”

不多時, 宰予要求的物件便被擺在了他的面前。

宰予拿起桌上的小刀,在龜甲上刻出趙鞅所求之事,隨後將其扔進火盆之中炙烤。

火舌翻湧,伴隨著陣陣噼裡啪啦的脆響聲,宰予一邊飲酒,一邊誘導著趙鞅道。

“昊天已經得知了您想要卜問的卦辭,他正在傳達旨意,引導趙氏的未來。”

雖然趙鞅請求宰予為趙氏占卜,但宰予畢竟不是什麼名聲在外的巫師,對於卦辭的準確性,趙鞅尚且心存疑慮。

於是他便藉著等待占卜結果出爐的時刻,趁機發問,以此來探一探宰予的深淺。

“我聽說古時候聖明的君王,遇到建立國家、興辦事業等等大事,都必須先行卜筮之法。

大禹迎娶塗山氏之女,卜兆的結果是吉,所以他的兒子夏啟建立了夏朝。

簡狄吞下飛燕的卵, 生下了契, 卜兆的結果也是吉, 於是契的後代建立了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