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點等其餘方才還對宰予的行為心存芥蒂的弟子,在聽完了孔子的話後,也若有所思。

思考了一陣後,漸漸地,他們也終於放下了對於宰予的成見。

孔子說完了話,轉頭衝著兒子孔鯉說道:“去,把今天國君送給我的那個東西拿過來,我要把它轉送給阿予。”

孔鯉聽了,頓時傻眼了:“啊?”

孔子見他不情願,語氣不由得嚴厲了幾分:“這是我對於阿予的讚賞!學生有仁心,如果我不讚揚的話,你是想要逼我犯錯嗎?”

孔鯉見到父親的態度如此強硬,只得垂頭喪氣的返回馬車上,取下一個紅木盒子。

眾人都好奇國君賜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於是都一齊圍了上來。

子貢更是有點小嫉妒的在宰予的耳邊嘟囔著:“早知道我就和你一起去找孟孫何忌了,這可是國君賜下的東西啊!夫子居然說送就送了。”

宰予得意的瞥了他一眼,壓低嗓音還擊道:“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誰讓你那時候猶豫了呢?”

在眾人的注視下,孔鯉開啟盒子。

裡面端放著的是個奇形怪狀的陶瓶。

這瓶子乍一看上去似乎與平常的瓶子無甚區別,但若是細看,便能發現這瓶子的地步竟然是尖尖的。

宰予看得一愣,他問道:“這瓶子底部是尖的,放在地上肯定立不起來,國君要這種瓶子是幹嘛用的?”

孔子笑著說道:“這叫做欹器,是國君放在座位右邊警戒自己的器具。

這種欹器在空虛時就傾倒,裡面的水不多不少時就端正,水滿時就倒下。

賢明的國君都把它視作最高警戒,用它來提醒自己應該時刻小心謹慎,所以常常把它放在座位邊。”

子貢在旁邊指著瓶子的尖底質疑道:“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孔子也不反駁,只是衝著孔鯉說道:“鯉啊!去打點水來,灌進去試試。”

孔鯉按照父親的吩咐照做。

結果真的如孔子所說那樣,當水不多不少時欹器就端正,而當灌滿水時就倒下。

孔子感嘆道:“唉,哪有東西盈滿了不倒的呢!”

而宰予的眉頭卻猛地一皺。

嗯?我怎麼感覺夫子是在說我呢?

但還不等他開口發問,子路便搶在前頭問道:“夫子,那有沒有保持盈滿,但不傾覆的方法呢?”

孔子微笑著說道:“自然是有的。當自身盈滿時,聰明睿智的人,就會用愚笨的方法來持守。

功績遍及天下的人,用謙讓的方法來持守。

勇力聞達於世,用怯懦的方法來持守。

財富遍及四海,就用謙和的方法來持守。

這便是盡力貶損自己來保持盈滿的方法。”

說到這裡,孔子將欹器遞給了宰予:“那麼予啊!你覺得能言善辯的人,應該用什麼方法持守,來防止自身傾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