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城防(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此,溫故才有了這些提前的打算。
城中其他事宜暫且都先停滯下來,由金綰總領其他相關人等,一併為孫府有關的事宜做善後。
由於太守劉著不在,而暫時統領潼城的“駕部郎中”意外身死,便由周通順理成章地將剩餘的兩千梁州軍,以及合併了原本潼城守軍和從流民當中新徵兵士組成的一千五潼城軍排程起來,做臨時拱衛城防之用。
李尋入城之後的作用也在此時發揮出來,他雖入城不久,但在溫故和劉著的安排下,做的大多都是城防相關的事宜,也頗有成效。
首先是八輛刀車,各自與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同寬,車高數丈,車前置幾層刀架,每層都有一十二支特製的生鐵長刃。若有敵軍突破城門,則以刀車做填充,足以做城門防衛之用。
而後便是馬面團樓。
潼城原本地位尷尬,只是梁州與定宜之間的緩衝。從南楚朝堂的一般考慮來說,一旦北虞取得梁州,進而南下,潼城只是稍作抵擋,定宜才是最主要的防線。
因為這般考慮,潼城歷任太守雖然也有修築城防工事,但卻並不盡心。四面城牆僅有聊勝於無的八座馬面團樓。
李尋依照溫故的想法,原本是想再修二十四座,然而雖然有流民入城作為勞力補充,但無論用料銀錢還是工時,卻都不足以應付如此龐大的工程。
更何況,這二十四座也只是勉強暫用,若真要達到效果,恐怕還要再添一倍有餘。
權衡之下李尋又換了法子,乾脆在城牆內建起高樓十二座,分佈在城牆中段和轉角處,專供弓手瞭望之用。
再加上城牆城門的修葺加固,如此便是這不足一月間,能做到的所有城防措施。
與此同時,城外假作山匪的三千梁州軍和剛剛出城“剿匪”的一千梁州軍也會盡快彙集,將附近可做原料的土石木料儘量收撿。以免讓定宜軍太容易就獲得了修築攻城器械的材料。
溫故同李茂大致說完,後者倒也覺得大小姐安排的基本妥當,只是尚有擔憂:“土石木料也可以從附近村鎮獲得,若對方久攻不下,勢必會往各處縣去取。定宜軍打起仗來,未必沒有懷陽軍兇狠,楚陽關也不比沈靖良善,到時卻也難辦。”
溫故點頭道:“我也有這般擔憂,只是沒想到好的法子,潼城容納不下這許多人。”
李茂卻道:“大小姐不是沒法子,而是心善。”
說完見溫故不語,便又繼續道:“如今藉著孫家和鄭家攪出來的風波,潼城周圍七縣的米糧,和這幾家頗為巨量的銀錢都在老趙他們手裡。若以此為根基,選一個易守難攻的險要處,屯兵養民,再拆毀其餘各處的房屋,便可絕了一些後顧之憂。”
此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溫故只是微微搖頭。
李茂見她這般,於是乾脆直接說破:“大小姐是覺得,潼城原本沒有戰事,百姓尚可安居樂業一陣子,我們梁州軍一來,已經引來了許多是非,不想再多添別的風波?”
一直在旁聽著的知夏此時突然有些不忿:“怎麼是我們引來的是非?楊萬堂就不說了,南楚北虞早晚要打到這邊來,憑劉著自己還是憑旁的什麼人,哪個能守住潼城,恐怕連守都不守,自己先跑要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