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聽知夏這般說,笑道:“如此也是人之常情,不過知夏姑娘看得明白,現下大小姐怎麼還遲疑了呢?”

如李茂所說,溫故的確有所遲疑,但緣由卻不是他所說的。

若是在收到楊萬堂來信之前,她沒見識過戰爭,也沒經歷過身邊人如此密集的死亡,或許還有幾分這樣的念頭。

可在潼城一遍遍歷劫重生之後,她就明白盡力而為卻也要量力而行的道理。

不過她倒不認為自己良善。

只是在李茂因她遭遇了這般無妄之災過後,她心下才有了一些遲疑。

若自己承擔的這份命運是天道一類的東西,那這所謂天道究竟要讓她做什麼,又允許她去做什麼?

她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能改變梁州軍的命運。是否還能改變更多人,甚至改變天下人的命運?

那這些的代價又是什麼?會不會因為她的貪心,原本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也會遭遇不可預知的後果?

但她此時卻不敢多說,便也得不到旁人的開解,只是時間緊迫,也沒什麼機會要她安靜下來仔細想想清楚,只好邊問邊想了。

“若選險要處,哪裡合適?”

李茂看出溫故並未下定決心,語氣裡還有猶疑。

他並不知曉大小姐為何突然有了變化,從之前他自己的判斷而言,這般同類的決斷,大小姐該是果決的。但此時既然問起,他也直說:“從潼城外七縣來看,最合適的便是東邊的千礱縣。”

千礱縣處於山間谷地,兩側各有屏障,也並未因為石料開採而全成了禿山,反倒還留有大片的山林,既可抵擋也可藏身。

況且所轄地域當中並沒有太多可供耕種的土地,因而縣中雖然相對廣闊,卻仍大量空置地域。

相比於其他六縣,千礱縣的位置也頗為尷尬,若大軍駐守此處,雖易堅守卻並無退路。然而放在此時,用來安置其餘六縣的人口,確實最為合適。

溫故未置可否,又道:“當如何行事?”

李茂心想,當日離開潼城時,大小姐既知曉如何安排潼城百姓,如何會不知曉現下怎樣佈置,可稍作思慮,也只是回道:“與當日潼城反其道而行之即可。”

李茂沒再繼續說,溫故卻也不言語。知夏沒去想二人具體在說什麼,只覺得氣氛不妥。

恰好此時婢女來說飯已備好,便張羅二人去吃飯。

“大小姐,先用飯吧。”

溫故起身以做回應,走到門口了,終於定住身形和李茂說了句:“定宜軍畢竟也是南楚人,楚陽關會驅趕南楚百姓來攻城嗎?”

李茂回道:“楚陽關如今是何處境,大小姐既然做了佈置,想必已然清楚。南楚對他而言已沒有半分情義。”

“好。我救人總不會有違天道。”溫故嘆了口氣,“這番事宜潼城之中誰都不好做。既然有山匪在外頭,就讓山匪去做吧。”

李茂這才行禮應下。

溫故又道:“找人通知文叔,要他與趙統領一併去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