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

一切事情的發展也就很順利了。

其實像是盟誓這種東西,在春秋戰國相對來說比較地流行。

但是經過了春秋戰國以後,大家都不傻子。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盟誓,就是一個口頭承諾。到時候會不會兌現還難說。

可松贊干布為什麼同意?

是他傻麼?

自然不是。

這其實就是用來麻痺大唐的。

畢竟大唐如今是大國,而吐蕃如今是小國。

小國要在大國的面前求生存。

那就不得不這麼做。

而會昌寺。

房玄齡也特意跟辯機見了一面。

此時的辯機,已有二十二歲。

長得是風韻高朗,文采斐然,尤為俊朗。

房玄齡問了問辯機的看法。

還有,問了辯機認不認識魏硯這個人。

辯機一臉的沉靜。

他自然是不認識的,但現在人家點名要他。

他便覺得,說不定是對方先認識自己。

至於要不要去吐蕃?

聽完了房玄齡的一番話,其實都是為了大唐百姓以後,他毅然前往。

作為一名僧人,為世人救苦救難,這是應該的。

而且……

吐蕃離天竺非常近,天竺是佛教聖地,他早就對那個地方向往已久。

此時的他,大小乘佛法都已經可以說是諳解。

如果能夠就近追求佛法,那就更好了。

房玄齡便也問,他在長安還有沒有什麼心事未了的。

畢竟……

房玄齡這麼坑人,房玄齡自己心裡也還是會覺得內疚的。

然而辯機的父母早亡,也沒什麼親人。

想了想,便說臨離開之前,希望去拜祭一下他的老師。

其實,你要說辯機真的完全願意麼?

也不見得。

畢竟長安的繁華,誰又願意離開呢。

但他明白,你別看房玄齡跟你好聲好氣地說話。

那是因為他還想給他保留一絲絲尊嚴。

不然……

到時候就算是綁,也要綁他去。